BilibiliWorld 2025的现场,无数熟悉的元素混杂在一起:动漫角色穿梭其间,电子音乐震动耳膜,电竞玩家激战正酣,虚拟偶像投影闪现。而在这场属于年轻人的线下嘉年华中,汽车品牌领克的出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不只是展示了一辆辆汽车,而是在用一种接近年轻语境的方式,参与一场跨次元文化的集体共创。
围绕“次元破壁”主题,领克打造的展台,实际上是一处融合科技感、潮流元素与ACG文化的“沉浸舞台”。在这里,车不仅是展品,更是内容的一部分,是表达态度、激发互动的触点。这场呈现,不只是简单的品牌曝光,而是领克一次精心设计的文化实践。
在年轻人热爱的场域中,领克选择“内容共振”
与其说是营销,不如说是对一种圈层文化的认真参与。在BW这样高度ACG属性的场合,传统车企若想吸引关注,仅凭产品本身远远不够。领克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展区打造上并未采用传统静态布景思路,而是围绕“场景式体验”展开设计。
三款核心车型:Z20(纯电)、07 EM-P(智能混动)、03冠军版(性能轿车),被分别赋予了独立的主题区块。每款车都被置于特定语境中,与光影设计、痛车涂装、互动任务深度绑定,让观众在体验中自然了解产品特性,而非被动接受信息。
更重要的是,展台没有设置任何“销售化”信息露出,完全用内容语法讲述品牌,这种“去商业气”的表达方式,恰恰与BW核心受众的审美预期高度一致。
痛车三重奏:IP+车型+视觉共创,完成一次次元化改造
汽车作为工业产品的一种,如何在动漫、游戏、虚拟偶像为主流的文化现场中找到表达方式?领克的答案是——借力“痛车”这一次元文化符号。
领克Z20痛车以《神奇4侠:初露锋芒》为灵感,将电动车未来感与动漫风格完美糅合,呈现出极具视觉穿透力的前脸造型;领克07 EM-P则通过与国风幻想游戏《明末渊虚之羽》的合作,将东方美学与车身设计相融合,使得车型在性能表达中多了一层文化厚度;领克03冠军版的“次元破壁”特别版则围绕BW现场元素进行定制,整体风格潮流、锐利,成为当天社交平台上的视觉焦点之一。这三款车不是简单地“贴图涂装”,而是将产品调性与IP文化融合后重新创作,从而成为用户愿意驻足、愿意拍照、愿意转发的内容节点。
打卡任务全链路设计,连接品牌与用户的互动闭环
为了将“看车”转化为“参与品牌”,领克还设计了完整的任务式打卡机制。用户在接待台领取任务卡后,可依次体验多个互动环节:CO:PHOTO拍照点提供即拍即印的“个人报纸照”;CO:RACING模拟赛车则以“圈速挑战”激发观众的参与欲。
每完成一个环节即可获得贴纸,最终凭贴纸兑换限量周边,包括环保袋、挂件、潮流贴纸等。这套机制不仅提升了用户停留时长,也使得品牌从“静态展台”转变为“动态话题制造机”,配合现场Coser、痛车背景、互动打卡等元素,自然形成传播素材,让UGC内容在多个平台持续扩散。此外,CO:PHOTO区还通过角色道具植入、动漫语句挂饰、专属拍摄背景等方式强化情感价值,让照片本身成为“故事的部分”,而非单一打卡记录。
内容策略的背后,是品牌年轻化的深层逻辑转向
作为近年在设计、营销和用户沟通上都极为激进的品牌,领克在BW上的这次尝试,不仅是一次内容操作,更是品牌战略的一部分。在年轻用户逐渐成为汽车消费主力的背景下,如何与他们建立真实对话,而非空喊“我们很懂你”,成为所有车企的课题。
领克的回答是——不从品牌角度出发讲“我们是谁”,而从用户文化出发讲“我们可以一起玩什么”。这种视角的转换,使品牌不再是单一的信息输出者,而成为平台化的文化共创者。这种姿态,被Z世代用户普遍接受,甚至主动参与、传播与二创。
事实上,领克已通过这类活动构建出一个具有高度可复制性的“年轻化表达模型”:基于真实圈层兴趣,搭建交互式场景空间;通过IP联动强化产品记忆点;以内容驱动用户主动转发,最终沉淀为品牌社交资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