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绪年间,晋北有个李家坪。村北的矮墙院里,住着寡妇苏月娘。
月娘二十出头,丈夫前年上山打柴坠崖没了,留下她和半亩薄田。她性子温和,手却巧,绣的帕子在镇上能换些粗粮。
这年冬天来得早,刚进腊月就下了场大雪,北风像刀子似的刮在脸上,疼得钻心。村里的人都缩在屋里烤火,很少出门。
这天清晨,月娘刚推开院门扫雪,就看见墙根下蜷缩着个人。破棉袄烂得露着棉絮,头发胡子冻成一团,分不清男女老少。
“喂,你还好吗?”月娘试探着喊了一声。那人动了动,发出微弱的呻吟,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
月娘心善,赶紧跑回屋,抱出丈夫生前的旧棉袄,又端来一碗热姜汤。她蹲下身,轻轻把棉袄盖在那人身上,把碗递了过去。
那人哆嗦着接过碗,一口把姜汤喝光,缓了半天才抬起头。是个老头,脸上满是皱纹,右眼还瞎了,只剩一道疤。
“多谢姑娘救命之恩。”老头拱了拱手,“我是个讨饭的,遇上大雪迷了路,差点冻僵在这儿。”
月娘叹了口气:“外面天寒地冻的,不嫌弃就进屋烤烤火吧。”说着把老头扶进屋里。
屋里陈设简单,只有一张炕、一张木桌,墙角堆着些过冬的柴火。月娘点燃炕边的炭盆,屋里顿时暖和了些。
她又烙了几张玉米饼,端给老头。老头饿坏了,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饼渣掉了一地。月娘也不恼,坐在一旁缝补旧衣裳。
“姑娘一个人住?”老头边吃边问。月娘点点头:“丈夫走得早,就我一个。”老头“哦”了一声,没再说话。
眼看天快黑了,雪还没停。老头搓着手说:“姑娘,我再讨碗热水,喝完就走,不麻烦你。”
月娘却摇了摇头:“这么大的雪,你出去也是受罪。炕还宽,今晚就在这儿凑合一晚吧。”
老头眼圈一红,对着月娘磕了个头:“姑娘真是活菩萨!我无以为报,只能提醒你一句——小心你大哥。”
月娘愣了一下:“我大哥?他怎么了?”她大哥苏老实是个货郎,常年在外跑生意,对她一直很照顾。
老头却闭了嘴,只说:“你记着就好,别对外人说。”月娘心里犯嘀咕,却也没再多问。
第二天一早,雪停了。老头起身要走,月娘又给了他两个玉米饼。老头接过饼,指了指院角的老枣树:“这树要是开花,就说明有急事,你得赶紧躲躲。”
说完,老头一瘸一拐地走了。月娘看着他的背影,心里的疑团越来越大。她走到院角,看着光秃秃的老枣树,觉得老头的话实在奇怪——寒冬腊月的,枣树怎么会开花?
可没过几天,怪事就来了。月娘发现,总有人在院墙外晃悠,她一开门,人就不见了。有一次,她绣的帕子不见了,那是要给镇上张掌柜的,能换半袋白面。
她心里发慌,想起老头的话,就想去镇上找大哥问问。刚走到村口,就遇见了大哥苏老实。他背着货郎担,脸上满是疲惫。
“月娘,你要去哪儿?”苏老实笑着问。月娘把有人晃悠、帕子丢失的事说了一遍。苏老实皱起眉头:“肯定是村里的毛贼,我帮你留意着。”
月娘放下心来,跟着大哥回了家。苏老实从货郎担里拿出块花布:“给你买的,做件新衣裳过年。”月娘心里一暖,觉得是自己想多了。
可接下来的日子,更奇怪的事发生了。月娘夜里总听见炕底下有动静,像有人在刨土。她壮着胆子掀开炕席,下面的土是松的,像是被人动过。
她想起丈夫下葬前,曾把攒的五两银子埋在炕底下。她赶紧挖开土,银子还在。可土明显被人翻动过,她心里的恐惧越来越深。
这天,月娘去镇上卖绣品,遇见了镇上的王郎中。王郎中拉住她:“月娘,你大哥最近不对劲,总打听你家的事,还问我有没有让人昏迷的药。”
月娘心里“咯噔”一下,想起乞丐的提醒,腿都软了。王郎中扶着她:“你别慌,我看他不怀好意,你可得小心。”
月娘谢过王郎中,魂不守舍地回了家。刚进门,就看见苏老实坐在屋里,脸上没有笑容。
“大哥,你怎么在这儿?”月娘强装镇定地问。苏老实站起身,眼睛盯着炕的方向:“月娘,我听说你藏了银子?”
月娘心里一紧:“就几两碎银,是留着过冬的。”苏老实冷笑一声:“几两?我都打听清楚了,你丈夫埋了五十两!”
原来,苏老实在外跑生意亏了本,还欠了赌坊的钱。他听说弟弟留了银子给月娘,就动了歪心思,想把银子抢过来。
月娘后退一步:“大哥,那是我和丈夫的救命钱,你不能拿!”苏老实眼睛红了:“我不管!你要是不给,就别怪我不客气!”
说着,苏老实扑了过来,抓住月娘的胳膊。月娘挣扎着喊:“救命啊!”苏老实捂住她的嘴:“别喊了,没人会来救你!”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声大喝:“住手!”苏老实回头一看,只见那个瞎眼乞丐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根木棍。
“老东西,你敢管我的事?”苏老实松开月娘,朝着乞丐冲过去。乞丐却不慌不忙,侧身一闪,手里的木棍一挥,打在苏老实的腿上。
苏老实疼得大叫一声,跪倒在地。乞丐上前一步,按住他:“你这个白眼狼,妹妹好心待你,你却想害她!”
月娘愣了:“大爷,您怎么回来了?”乞丐笑了笑,伸手扯下脸上的假胡子和眼罩——哪里是什么瞎眼乞丐,分明是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右眼好好的。
“我是你丈夫的师父,”老头说,“他当年跟我学过木工,我听说他没了,就来看看你。路上怕引人注目,才装成乞丐。”
原来,老头叫陈木匠,当年对徒弟视如己出。他听说徒弟坠崖,心里起疑,就特意赶来。那天见苏老实鬼鬼祟祟地跟着月娘,就知道他没安好心,才提醒月娘“小心大哥”。
苏老实趴在地上,吓得浑身发抖:“陈师傅,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陈木匠冷哼一声:“我已经告诉了村长老李头,他马上就来。”
不一会儿,村长老李头带着几个村民来了。大家听说苏老实的所作所为,都骂他不是东西。老李头说:“苏老实,你欠赌坊的钱自己还,要是再敢找月娘的麻烦,我就把你赶出村!”
苏老实连连点头,灰溜溜地跑了。月娘对着陈木匠磕了个头:“多谢陈师傅救命之恩。”陈木匠扶起她:“你是个好姑娘,值得被善待。”
陈木匠在月娘家住了下来。他帮月娘把炕底下的银子挖出来,换成了银票,又帮她加固了院墙。月娘则每天给陈木匠缝补衣裳、做饭,像对待亲爹一样。
开春后,陈木匠说要走了。他从怀里掏出一本木工图谱:“这是我毕生的手艺,留给你。要是以后有难处,就去城南的陈记木匠铺找我。”
月娘接过图谱,眼泪流了下来:“陈师傅,您要是不嫌弃,就留下吧,我给您养老。”陈木匠笑了笑:“我还有徒弟要照顾,等你安稳了,我再来看你。”
送走陈木匠,月娘按照图谱学起了木工。她心灵手巧,没多久就学会了打简单的桌椅。村里有人要做家具,都来找她,她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有一天,月娘正在院里做木凳,突然看见院角的老枣树开花了。她想起陈木匠的话,心里一慌,赶紧关上门。
没过多久,院门外传来敲门声。她从门缝里一看,是苏老实,身后还跟着两个凶神恶煞的汉子。
“月娘,开门!我知道你在家!”苏老实大喊。月娘吓得浑身发抖,突然想起陈木匠说的“城南陈记木匠铺”,她赶紧从后窗爬出去,往镇上跑。
到了陈记木匠铺,陈木匠见她慌慌张张的,赶紧问怎么了。月娘把情况一说,陈木匠立刻叫了几个徒弟,拿着木棍往李家坪赶。
回到月娘家,苏老实和两个汉子正在屋里翻东西。陈木匠大喝一声:“苏老实,你还敢来!”苏老实回头一看,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跑。
两个汉子还想反抗,被陈木匠的徒弟打倒在地。陈木匠把他们交给老李头,老李头报了官,两个汉子被抓进了大牢,苏老实也被赌坊的人追得没了踪影。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找月娘的麻烦。她的木工活越做越好,还收了两个徒弟,成了附近有名的女木匠。
有人给月娘说亲,她都婉言拒绝了。她说:“我一个人过得挺好,还有陈师傅和徒弟们,不孤单。”
每年开春,月娘都会去镇上看陈木匠,给他带些自己做的点心。陈木匠也会回来看她,帮她指点木工手艺。
村里的人都说,月娘是个苦命人,但也是个有福人。她心善救了“乞丐”,最后也得到了善报。
多年后,月娘老了,徒弟们都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木匠。她把陈木匠留下的图谱传给了最得力的徒弟,还告诫他们:“做人要心善,做事要踏实,不然早晚要栽跟头。”
徒弟们记住了她的话,把木工铺开得越来越大,还把月娘的故事讲给后人听。而那棵老枣树,每年春天都会开花,像是在提醒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直到现在,李家坪的老人还会给孩子们讲月娘的故事,告诉他们要像月娘一样心善,也要像她一样,遇到坏人不害怕,学会保护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