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态:
对于“钢丝球干部”的两种评价,我认为都有其合理性。前者看到了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承受的压力与付出的辛劳,后者则强调了公务员岗位的职责本质,二者本质上是对干部群体担当与奉献的不同视角解读,共同指向了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要求。
挑战:
当前机关干部确实面临多重挑战,工作的“不容易”体现在多方面。一是任务重压力大。基层治理中征地拆迁、xfww 等硬骨头任务集中,往往需要干部“5+2”“白加黑”连轴转,比如疫情防控期间,许多干部连续数月坚守卡点,日均工作超14 小时,确实不容易;二是考核繁琐标准高。从党建述职到民生实事量化考核,各项指标层层加码,容错机制尚未完全落地,干部时常面临“多干多错”的顾虑,确实很难做;三是理解误会待调和。部分群众对政策执行中的客观困难缺乏了解,将办事流程繁琐等误解归咎于干部不作为,甚至出现言语冲突,让干部既流汗又流泪。
对策:
让干部成长顺心又顺利,抗造又暖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是思想教育上突出初心淬炼。结合主题教育开展“一线蹲点”活动,组织干部参与xf接待、窗口服务等直面群众的工作,通过亲身体验深化对为民服务的理解,避免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
二是能力培养上聚焦实战提升。建立“老带新”结对机制,让经验丰富的干部传授群众工作技巧,同时通过轮岗锻炼拓宽干部视野,也可以加强干部“办文、办会、办事”的机关事务工作培养,让干部成长为“六边形战士”。
三是作风监督上坚持严管厚爱。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通过加强民主测评等方式,在内部监督上发力。同时强化容错纠错机制,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防止小错酿成大错。也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干部“想干事、干成事”。
总结:
最后,作为青年干部,我愿意成为一名“钢丝球干部”。在工作中,既要像钢丝球一样耐磨抗造,敢于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经风雨、长本领。更要牢记“吸纳污垢、留下清洁”的初心,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用实干赢得群众信任,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