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前夜,普拉博沃还是飞了过来,这趟行程看似平常,实则暗流涌动。
他来的时候,手里捧着一份厚礼,就是那个拖了三十年的海堤项目,北爪哇海岸的超级海堤,从一九九五年就写进国家规划,三十年光阴一晃而过,总是听到风声,却迟迟不见落地,我脑海里不由浮出一句老话,千呼万唤始出来,这回可真是磨刀霍霍上阵了。
为什么拖了这么久呢,这里面有技术的难,有资金的缺,有政令不出中南海的那种梗阻,地方与中央拉扯不断,环保组织和渔民各有算盘,这事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也没用,单打独斗也难成,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可在这儿并不灵。
印尼的地理条件很特殊,说复杂的确复杂,说独特也够独特,雅加达的地面在往下沉,年年二十五厘米,部分区域已经低于海平面,这不是危言耸听的恐吓,而是扎扎实实的现实,北部沿海未来几十年,可能有九成区域被海水吞没,这样的预判并不好听,却扎心。
一到雨季,洪水就像老朋友一样准时光顾,交通瘫痪,经济受损,百姓日子苦得很,二零二零年的那场大洪灾,伤亡惨重,几十万人被迫转移,这些数字像石头,沉在我心里,印尼政府不是不想管,而是喊口号没用,得真刀真枪上。
问题来了,为什么找中国呢,难道只有中国能做吗,我的看法很朴素,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中国在大型水利和海堤建设方面,是有家底的,三峡大坝是压舱石,南水北调是定海针,江苏盐城的黄海海堤,浙江温州的沿海防护林,都是硬核的案例,这些年中国企业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这不是纸上谈兵,这是踩坑走出来的真本事。
更重要的是,做项目不附加苛刻条件,不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那一套,这点我感受最深,印尼人心里有杆秤,不喜欢空头支票,喜欢踏踏实实的合作,所以把单子交给中国,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次访华,不只是印尼一家的动作,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也到了,两家一边观礼,一边谈合作,五千八百亿的大单,还是落在中国身上,马来西亚的东海岸铁路项目,也是拖了多年的老项目,如今双方一拍即合,准备把铁路修到马泰边界,这一步棋下得妙,借东风也好,顺势而为也罢,重点在于路通则财通。
我脑子里立刻联想到泰国的东部经济走廊,如果把马来西亚的东铁延伸过去,两国的产业带就能串成一条线,货物走得快,人员流得顺,沿线的制造业和旅游业,自然也就水涨船高,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条线就是那根筋。
马来西亚看中的,不只是技术,更是整套解决方案,我举个眼前的例子,中老铁路通车之后,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跨境运输量突破了一千二百万吨,三万多人因此就业,硬核的数字胜过千言万语,马来西亚自然想复制这条路径,他们把东铁延伸,写进了国家基建规划,政策加持,信心也足。
回过头再看印尼的海堤,这不是一锤子买卖,印尼政府专门成立了海堤项目实施局,负责统筹推进,这一看就是要真干,中国企业带来技术资金和经验,愿意通过政策性银行提供低息贷款,还能参与投资和运营,这样就能减轻印尼的资金压力,这就是合作共赢的范本。
当然我也听到担心,外部势力会不会搅局,技术难题会不会横在眼前,我并不愿意嘴上抹蜜,我更愿意把话说在前头,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不是自我安慰,而是穿越周期的耐心,三方保持密切沟通,问题及时解决,项目大概率能落地,这话掷地有声,也经得起推敲。
东南亚如今不再是沉睡的狮子,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加速,谁抓住风口,谁就能站稳脚跟,今年一月至八月,中国和东盟贸易额达到五点二万亿元,这个盘子很大,等到东铁全线贯通,大宗商品运输成本预计还能降低百分之十五到二十,这样的利好,放在谁面前都香。
这样一来我更能理解,推进超大型项目,必须有政治意志和执行力,不然就是雷声大雨点小,纸上画饼不管饱,路是要一步步走出来的。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中国能成为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首选,除了技术和资金,更是因为靠谱的合作态度,我们讲互利共赢,不会只顾自己,合作中能给对方真金白银的帮助,能拿出落地的解决方案,中国的基建企业有能力有经验也有责任心,印尼的问题,正好是中国企业擅长解决的难题,对方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话听着朴素,做起来却要下笨功夫。
海堤项目一旦建成,能保护爪哇岛两千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能保障雅加达港口的正常运行,马来西亚的东铁延伸,则能巩固区域物流中心的地位,更顺利融入东盟一体化的潮流,中国企业与东南亚国家的深度合作,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道理放在哪都不虚。
外部的搅局力量,我不否认可能存在,但我更愿意用四个字来形容,竹篮打水,说到底还是空,中国有这个实力,也有信心,和东南亚国家携手同行,今后的亚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肥羊,而是能说得上话的雄狮,这句话不是口号,是趋势的回响。
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选择,说明他们看清了谁是真朋友,谁是冒牌货,合作不是唱独角戏,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谁提供实打实的方案,谁就最值得信赖,简单的话背后,是复杂的利益博弈,是时间换空间的耐心。
再说马来西亚的东铁,我认识的朋友提过一嘴,他们看重的不只是通达,更是沿线城市的起飞,从原来各自为战,到现在串点成线,线再成面,像绣花一样,针脚密密匝匝,图案才能立起来,所以延伸到马泰边界,不是一条简单的线,而是一条经济走廊的脊梁。
我反复琢磨这两桩事,觉得像一体两面,一面是印尼的海堤守住口岸和城市,一面是马来西亚的铁路打通货流和人流,守与通相辅相成,防与进互为表里,这种组合拳打出来,东南亚的气象自然会不同,风物长宜放眼量,才是正道。
当然话得说回来,路上不会没有坎,印尼国内的政治风浪,可能还会起伏,所以我更看重机制的稳定,看重项目实施局的统筹,也看重融资安排的弹性,低息贷款配合投资运营,风险与收益才能平衡,时间与现金流才能匹配,这些细节不响,却最关键。
我对这次连夜来访的理解,也不止在礼节上,更在信任上,三十年的等待,终于等来破冰的节点,这份信任,是给中国的,也是给自己的,他们押注的不是某一纸合同,是一条可走的路,一座可依的堤,一张可扩的网。
等东铁贯通,货物的路更短了,时间的成本更低了,企业的选择更多了,沿线的城市有了新机会,小厂子能接到更大的单子,青年能找到更合适的岗位,这些变化不轰响,却有温度,像春风一样,吹在脸上是轻的,吹过一季,万物却绿了。
所以当有人还把这事看作面子工程,我会摇头,我宁愿把它看作一笔代价可控的长投资,一份跨国协同的长期主义,今日种下的,不是独木,是成林,十年看树木,百年看树人,这话用在这里也合适。
中国和东南亚的合作,像一条河,越流越宽,最后汇入世界经济的大海,这条河需要源头活水,需要两岸护坡,需要桥梁穿行,而今天的海堤与铁路,正是护坡与桥梁的象征,它们静默,却可靠,它们不起眼,却关键。
普拉博沃这次连夜来观礼,是礼,也是信,是面子,更是里子,他把压箱底的大项目带到中国,是押注未来,也是拥抱确定,我相信,这颗种子已经种下,只等花开满园,到那一天,我们再回头看今天,会说一句,不枉此行。
中国,东南亚,未来可期,这不是口号,是我此刻真实的心声,我把它记下来,也把它交给时间,让时间去作证,让工程去说话,让生活去回应,等风来,也等花开,这趟合作之旅,既已启程,就不负山海不负人间不负彼此的信任与期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