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农历七月是“鬼月”,民间有“中元节”普渡孤魂的传统。每逢此时,街头巷尾常见人们摆放祭品,烧香焚纸,祈求平安。然而,这本应庄重肃穆的民俗,却在金瓯省(Cà Mau)白银坊(phường Bạc Liêu)演变成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闹剧。
网上流传的视频
9月7日,一段仅8秒的视频在越南社交媒体上疯传。画面中,几名年轻人在街道中央拳脚相向,推搡、扭打,场面混乱不堪。视频拍摄时间正值白天,周围行人来往不断,公共秩序严重受损。发布者配文:“这是抢孤魂祭品还是什么,居然在路上打起来了?”短短时间内,视频观看量逼近2.6万次,评论区一片哗然。
一群人在街道中央打架,疑似是为了争夺供奉“游魂”的祭品
据金瓯省白银坊人民委员会(UBND phường Bạc Liêu, tỉnh Cà Mau)一位官员证实,事件确实发生于该辖区,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将核实涉事人员身份并依法处理。这起事件的起因,正是围绕“孤魂”祭品的争夺。
在越南民间信仰中,“孤魂”(cô hồn)指无主游魂,农历七月人们通过施食祭拜,以求家宅平安。祭品通常包括水果、糕点、香烛等,仪式结束后,这些祭品便被视为“福物”,可被路人取走,寓意“沾福气”。然而,近年来,这一习俗逐渐变味,部分人将“抢孤”视为“捡便宜”甚至“发财”的机会,导致争抢祭品的事件屡见不鲜。
此次金瓯省的斗殴事件,正是这一扭曲现象的极端体现。为了几份廉价的水果和糕点,几名年轻人不惜大打出手,将公共街道变成“角斗场”。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纷纷嘲讽:“拜祭孤魂,没想到活的‘孤魂’真来了”“抢到几个钱啊,就疯成这样”。更有网友断言,这群人很快就会被带到坊政府“喝茶”。
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个别人群的道德滑坡,更折射出民俗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异化。当“施食”变成“哄抢”,当“沾福”沦为“贪利”,传统习俗的本意早已被扭曲。更令人担忧的是,此类事件并非孤例。过去几年,越南多地均发生过因争夺祭品而引发的冲突,甚至有老人为抢祭品受伤的报道。
值得肯定的是,当地政府反应迅速,明确表示将依法处理,这有助于遏制此类不文明行为的蔓延。同时,这也提醒社会各界,民俗文化的传承需要引导与规范。社区、家庭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文化教育,让他们理解传统习俗的真正内涵,而非仅仅关注其物质利益。
此外,一些地方已开始尝试改革“抢孤”习俗。例如,组织集体施食活动,由志愿者统一发放祭品,避免哄抢;或倡导“文明祭拜”,鼓励民众将祭品捐赠给慈善机构,让“施食”真正体现“慈悲”与“分享”的精神。
一纸香火,本为寄托哀思与祈福;一场斗殴,却让传统蒙羞。金瓯省的这起事件,是一记警钟。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引导其健康传承,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思考的问题。毕竟,真正的“福气”,从来不是靠抢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