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困难是神经内科患者的常见症状,脑卒中、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都可能损伤吞咽相关神经或肌肉,导致进食时呛咳、食物滞留甚至窒息。据统计,约50%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而帕金森病患者的吞咽困难发生率高达80%。如何让患者安全进食?护士总结的“一口饭”安全吃法,结合科学调整食物性状、规范进食流程和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误吸风险,改善营养摄入。
一、吞咽困难为何危险?
吞咽是口腔、咽喉、食管肌肉协同完成的复杂动作,需神经精准调控。当脑神经受损(如脑卒中压迫舌咽神经、帕金森病导致肌肉僵直),或肌肉本身病变(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吞咽的“协调性”就会被打破。食物可能误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长期进食不足则会导致营养不良、体重骤降,甚至危及生命。
二、“一口饭”安全吃法的核心原则
1.食物性状:从“水”到“泥”的精细分级
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物需遵循“先易后难”原则,根据病情选择不同质地的食物:
轻度障碍:可尝试稀粥(米水比1:10)、果蔬汁(无颗粒)、布丁等,流动性强但不易分散。
中度障碍:选择浓汤(肉菜搅碎后加增稠剂)、果泥(熟透水果蒸熟压泥)、酸奶等,质地黏稠能成团。
重度障碍:需特制膏状食物(如100克果泥加3~5克增稠剂,搅拌加热至勺舀能保持形状),或直接采用鼻饲管。
增稠剂使用技巧:每100毫升流质加2~3克增稠剂可调至蜂蜜状,减少呛咳;加5~8克可调至米糊状,适合吞咽启动困难者。
2.一口量:精准控制“黄金5毫升”
一口量过多会导致食物从口中漏出或咽部残留,过少则难以诱发吞咽反射。护士建议:
初始训练从3-4毫升开始(约半勺),用薄而小的防滑勺喂食。
观察患者吞咽情况,若能顺利咽下且无残留,可逐渐增加至5毫升。
每次进食总量控制在50-100毫升,少量多餐(每日5-6餐)。
3.进食体位:坐直或半卧,头前倾30度
能坐起者:坐在有扶手的靠背椅上,上身前倾,双足着地,食物放在健侧舌后部。
卧床者:床头抬高30-45度,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垫软枕,从健侧喂食。
禁忌:平躺进食或仰头饮水。
4.进食流程:慢、稳、净
餐前准备:排痰、清洁口腔,避免痰液或食物残渣堵塞气道。
进食速度:每口食物充分咀嚼后缓慢吞咽,确认口腔无残留后再喂下一口,全程耗时约30分钟。
餐后护理:保持坐姿30分钟,用软毛牙刷清洁舌面及牙龈,减少细菌滋生。
三、康复训练:从“被动喂食”到“主动吞咽”
吞咽功能恢复需结合专业训练,患者可在护士指导下进行:
1.口颜面肌肉训练:张大嘴、鼓腮、龇牙、用力闭唇等,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2.舌体抗阻训练:用棉签或勺子压舌体,患者用力伸舌抵抗,增强舌肌力量。
3.冷刺激训练:用冰棉签轻触舌根、咽后壁,诱发吞咽反射,提高咽部敏感度。
4.空吞咽练习:不进食时模拟吞咽动作,配合呼吸训练(如用力推墙发“a”声),改善协调性。
四、家属必学:应急处理与长期照护
1.海姆立克急救法
若患者进食时突然呛咳、面色发紫,家属应立即站在其身后,用双手环抱腹部,快速向上冲击,帮助排出气道异物。
2.营养支持
对长期无法经口进食者,需通过鼻饲管或胃造瘘术补充营养,定期监测体重、血白蛋白等指标。
3.心理支持
吞咽困难患者常因进食困难产生焦虑情绪,家属应耐心鼓励,避免催促或指责,共同制定可行的进食计划。
五、案例启示:科学干预让“吃饭”不再艰难
李某因帕金森病吞咽困难入院,护士为其定制了个性化方案:
1.食物:早餐选择增稠牛奶(100毫升牛奶+2克增稠剂)+蒸蛋羹;午餐为浓稠肉汤(鸡肉搅碎后加增稠剂)+软烂蔬菜泥。
2.训练:每日进行舌体抗阻训练+冷刺激训练,配合吞咽言语治疗仪刺激咽肌。
3.效果:2周后,李某呛咳次数减少80%,能独立进食糊状食物,体重稳定回升。
总之,吞咽困难并非“绝症”,通过科学调整食物性状、规范进食流程、坚持康复训练,患者完全能实现安全进食。护士的“一口饭”安全吃法,不仅是技术指导,更是对患者尊严的守护——让每一口食物都成为康复的希望。
作者:王新,冠县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