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神经内科患者吞咽困难怎么办?护士教你“一口饭”的安全吃法

0
分享至

吞咽困难是神经内科患者的常见症状,脑卒中、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都可能损伤吞咽相关神经或肌肉,导致进食时呛咳、食物滞留甚至窒息。据统计,约50%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而帕金森病患者的吞咽困难发生率高达80%。如何让患者安全进食?护士总结的“一口饭”安全吃法,结合科学调整食物性状、规范进食流程和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误吸风险,改善营养摄入。

一、吞咽困难为何危险?

吞咽是口腔、咽喉、食管肌肉协同完成的复杂动作,需神经精准调控。当脑神经受损(如脑卒中压迫舌咽神经、帕金森病导致肌肉僵直),或肌肉本身病变(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吞咽的“协调性”就会被打破。食物可能误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长期进食不足则会导致营养不良、体重骤降,甚至危及生命。

二、“一口饭”安全吃法的核心原则

1.食物性状:从“水”到“泥”的精细分级

吞咽困难患者的食物需遵循“先易后难”原则,根据病情选择不同质地的食物:

轻度障碍:可尝试稀粥(米水比1:10)、果蔬汁(无颗粒)、布丁等,流动性强但不易分散。

中度障碍:选择浓汤(肉菜搅碎后加增稠剂)、果泥(熟透水果蒸熟压泥)、酸奶等,质地黏稠能成团。

重度障碍:需特制膏状食物(如100克果泥加3~5克增稠剂,搅拌加热至勺舀能保持形状),或直接采用鼻饲管。

增稠剂使用技巧:每100毫升流质加2~3克增稠剂可调至蜂蜜状,减少呛咳;加5~8克可调至米糊状,适合吞咽启动困难者。

2.一口量:精准控制“黄金5毫升”

一口量过多会导致食物从口中漏出或咽部残留,过少则难以诱发吞咽反射。护士建议:

初始训练从3-4毫升开始(约半勺),用薄而小的防滑勺喂食。

观察患者吞咽情况,若能顺利咽下且无残留,可逐渐增加至5毫升。

每次进食总量控制在50-100毫升,少量多餐(每日5-6餐)。

3.进食体位:坐直或半卧,头前倾30度

能坐起者:坐在有扶手的靠背椅上,上身前倾,双足着地,食物放在健侧舌后部。

卧床者:床头抬高30-45度,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垫软枕,从健侧喂食。

禁忌:平躺进食或仰头饮水。

4.进食流程:慢、稳、净

餐前准备:排痰、清洁口腔,避免痰液或食物残渣堵塞气道。

进食速度:每口食物充分咀嚼后缓慢吞咽,确认口腔无残留后再喂下一口,全程耗时约30分钟。

餐后护理:保持坐姿30分钟,用软毛牙刷清洁舌面及牙龈,减少细菌滋生。

三、康复训练:从“被动喂食”到“主动吞咽”

吞咽功能恢复需结合专业训练,患者可在护士指导下进行:

1.口颜面肌肉训练:张大嘴、鼓腮、龇牙、用力闭唇等,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2.舌体抗阻训练:用棉签或勺子压舌体,患者用力伸舌抵抗,增强舌肌力量。

3.冷刺激训练:用冰棉签轻触舌根、咽后壁,诱发吞咽反射,提高咽部敏感度。

4.空吞咽练习:不进食时模拟吞咽动作,配合呼吸训练(如用力推墙发“a”声),改善协调性。

四、家属必学:应急处理与长期照护

1.海姆立克急救法

若患者进食时突然呛咳、面色发紫,家属应立即站在其身后,用双手环抱腹部,快速向上冲击,帮助排出气道异物。

2.营养支持

对长期无法经口进食者,需通过鼻饲管或胃造瘘术补充营养,定期监测体重、血白蛋白等指标。

3.心理支持

吞咽困难患者常因进食困难产生焦虑情绪,家属应耐心鼓励,避免催促或指责,共同制定可行的进食计划。

五、案例启示:科学干预让“吃饭”不再艰难

李某因帕金森病吞咽困难入院,护士为其定制了个性化方案:

1.食物:早餐选择增稠牛奶(100毫升牛奶+2克增稠剂)+蒸蛋羹;午餐为浓稠肉汤(鸡肉搅碎后加增稠剂)+软烂蔬菜泥。

2.训练:每日进行舌体抗阻训练+冷刺激训练,配合吞咽言语治疗仪刺激咽肌。

3.效果:2周后,李某呛咳次数减少80%,能独立进食糊状食物,体重稳定回升。

总之,吞咽困难并非“绝症”,通过科学调整食物性状、规范进食流程、坚持康复训练,患者完全能实现安全进食。护士的“一口饭”安全吃法,不仅是技术指导,更是对患者尊严的守护——让每一口食物都成为康复的希望。

作者:王新,冠县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对峙升级!百艘菲律宾渔船逼近黄岩岛,052D迅速进入战位

对峙升级!百艘菲律宾渔船逼近黄岩岛,052D迅速进入战位

烽火观天下
2025-09-19 19:23:10
邓超等演员失联被公示,最新回应!

邓超等演员失联被公示,最新回应!

大象新闻
2025-09-19 08:05:05
最新出庭!刺杀医保巨头CEO枪手再出神图,网友:理解了古希腊的高颜值无罪…

最新出庭!刺杀医保巨头CEO枪手再出神图,网友:理解了古希腊的高颜值无罪…

脊梁in上海
2025-09-18 19:07:50
《731》全球上映仅1天,网上差评不断,央视发文力挺,句句戳心

《731》全球上映仅1天,网上差评不断,央视发文力挺,句句戳心

白面书誏
2025-09-19 13:07:48
A股:大变盘在即,主力摊牌了!所有人做好准备,行情要结束了?

A股:大变盘在即,主力摊牌了!所有人做好准备,行情要结束了?

虎哥闲聊
2025-09-19 11:39:32
“鸡毛秀”停播之际,特朗普庆祝并呼吁吊销批评者媒体执照

“鸡毛秀”停播之际,特朗普庆祝并呼吁吊销批评者媒体执照

红星新闻
2025-09-19 19:47:24
余华: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婚姻能不能走到最后,靠的不是爱,不是孩子,更不是金钱,而是这3点

余华: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婚姻能不能走到最后,靠的不是爱,不是孩子,更不是金钱,而是这3点

LULU生活家
2025-09-19 18:40:26
学医后你见过最恐怖的事是啥?网友:此生再也没有半点欢愉了

学医后你见过最恐怖的事是啥?网友:此生再也没有半点欢愉了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9-18 16:27:41
香山论坛现场,美方代表发声,对华政策变了,中方对日本发出警告

香山论坛现场,美方代表发声,对华政策变了,中方对日本发出警告

沧海旅行家
2025-09-19 15:13:21
若北约动兵直接对话俄罗斯,对我们来说,继续中立还是全军出击?

若北约动兵直接对话俄罗斯,对我们来说,继续中立还是全军出击?

阿芒娱乐说
2025-09-20 02:46:02
男子养蛇13年,察觉它最近不吃东西只盯人,兽医惊呼:赶快送走

男子养蛇13年,察觉它最近不吃东西只盯人,兽医惊呼:赶快送走

今天说故事
2025-08-27 10:49:12
波兰找借口不让中欧班列过境通行?中国劝也不听

波兰找借口不让中欧班列过境通行?中国劝也不听

梁讯
2025-09-18 17:16:23
进口影片《同甘共苦》官宣撤档

进口影片《同甘共苦》官宣撤档

界面新闻
2025-09-18 13:25:04
导演王全安当全剧组的面,掀开张雨绮衣服,一把拉下她肚兜红带子

导演王全安当全剧组的面,掀开张雨绮衣服,一把拉下她肚兜红带子

百态人间
2025-09-15 11:52:34
37分+12板!刘禹彤大爆发,状态碾压张子宇,宫鲁鸣你看不见吗?

37分+12板!刘禹彤大爆发,状态碾压张子宇,宫鲁鸣你看不见吗?

体育就你秀
2025-09-19 09:14:11
切断中欧班列后,波兰拒绝放行?中方开门见山,直接挑明两个后果

切断中欧班列后,波兰拒绝放行?中方开门见山,直接挑明两个后果

时时有聊
2025-09-19 06:57:31
人间清醒任正非:不要再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格局!

人间清醒任正非:不要再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格局!

尚曦读史
2025-09-17 03:55:07
“黄菊”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去世八年后,骨灰为何从八宝山迁出

“黄菊”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去世八年后,骨灰为何从八宝山迁出

转身微笑梅
2025-08-09 20:25:41
刘永好和上海孩子的午餐生意

刘永好和上海孩子的午餐生意

融资中国
2025-09-19 13:39:35
田径世锦赛:中国队接力项目分组出炉,男子4x100米与日本同组

田径世锦赛:中国队接力项目分组出炉,男子4x100米与日本同组

懂球帝
2025-09-19 19:27:05
2025-09-20 04:44:49
闪电新闻 incentive-icons
闪电新闻
山东广播电视台资讯首发平台
265668文章数 23658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旅游
教育
家居
艺术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教育要闻

TTS新传论文带读:气候传播?南方转向?这俩可以合在一起说嘛?

家居要闻

公共艺术 限时体验打造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军事要闻

卫星图像显示以军坦克集结加沙城周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