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通过一篇刚发表的研究,和大家聊一聊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老年(≥50岁)艾滋病患者。
![]()
这篇研究来自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在今年8月的《中国卫生工程学》上。它系统分析了吉林省50岁及以上艾滋病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ART)后的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很多数据令人警醒,也为我们敲响了防控的警钟。
1. 研究基本情况
研究共分析了1914例50岁以上的ART患者,占全省该年龄段治疗总数的96.2%。其中:
82.2% 为男性(1574例),17.8% 为女性(340例);
平均年龄 57.2岁,50–59岁群体占比最高(70.6%);
59.7%(1143例)属于“晚发现”,即首次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
从确诊到开始治疗的中位时间较短,但仍有21.8%的人超过60天才治疗。
2. 死亡情况严峻,生存时间短
截至2021年底,累计死亡314例,死亡率为16.4%。更令人担忧的是:
41.1% 的患者在确诊当年就死亡;
中位生存时间只有1.0年(最长15年);
死亡患者中,近半数(48.7%)在1–5年内去世,仅2.9%的患者生存超过10年。
3. 死亡影响因素公布
通过Cox风险模型分析,明确了以下因素:
风险因素:确诊时年龄越大,死亡风险越高;
保护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死亡风险越低。
说明免疫状态和教育水平显著影响老年患者的生存预期。
4. 性别差异显著,男性更需关注
老年艾滋病患者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如有相关症状或疑问,建议尽早前往医疗机构进行咨询和检测。
参考文献:胡彦, 范吉祥, 张晓东. 吉林省50岁及以上ART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死亡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5, 24(4): 457-460.
来源:杏北花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