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
深圳技术大学组织多支师生团队
深入汕尾市陆河县、河源市连平县
聚焦科技科普、文化传承、
美育培育等多个关键维度
策划实施了一系列
形式新颖、内容扎实的
基础教育帮扶活动
有力推动“双百行动”落地见效
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
更锤炼了大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实现了帮扶与成长的双向赋能
工程物理学院:从气象防灾到文化溯源,多维课程打开认知之窗
工程物理学院“晴雨丰蜜”实践团依托气象专业优势,为高砂村70余名孩童打造多维课程,从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到自然探索、甲骨文文化溯源,每堂课都如一扇窗,拓宽认知边界的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
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AI科普
播撒种子,激活乡村科技基因
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苗圃工程”突击队深入东坑中学,开展“智启乡土,苗绘未来”AI科普实践。团队用通俗语言讲解AI基础知识、大语言模型及算法应用,无人机室内集群编队表演、机器狗互动操控等环节,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前沿科技的魅力。在围绕“AI能否取代人类”的辩论赛中,学生们踊跃思辨,展现深刻见解。此次活动既为基础教育注入科技基因,也为“双百行动”中“科技助农、智兴乡村”储备了潜在力量。
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趣味科技+心理关怀,守护孩童全面成长
集成电路与光电芯片学院“科普伴成长,筑梦绣缎行”实践团在绣缎镇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沉浸式科技课堂:通过折纸飞机、无人机操控、彩虹喷泉实验、气球小车竞赛等为孩子们展示流体力学、酸碱反应等科学原理,一系列趣味活动让科学种子扎根童心。在同步开设的心理课堂上,通过情绪管理交流、“心灵之树”绘制等环节,为乡村儿童成长注入温暖力量。
校团委:AI赋能教育,架起科技与乡村的桥梁
校团委“青耕未来”教育帮扶突击队分为支教、调研两线同步推进。支教队员在高砂孔子书院开设机甲大师、3D打印、无人机等课程及现场体验活动,调研团队深入城乡街区,通过问卷与访谈梳理出当地家长和儿童对AI教育的需求和态度,掌握了当地硬件不足、师资数字素养待提升等情况,形成了“数据图谱”,为精准帮扶提供科学指引。
音乐学院:美育+科技,培育文化自信
音乐学院“声动陆河,智汇乡村”突击队以“美育+科技”为核心打造课程,“客韵新声”擂茶文化课推广非遗文化,“音创未来”AI创作课让孩子为《静夜思》谱曲,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中培育文化自信。
药学院:探索健康奥秘,让知识融入生活
药学院“百草知行”突击队在孔子书院开展活动,“科学魔法实验室”探索化学奥秘,“心灵加油站”守护身心健康,“用药安全+茶包制作”课程让知识融入生活,尽显高校服务民生的责任担当。
未来技术学院:让前沿科学走进乡村课堂,一展科技魅力
未来技术学院智能包装突击队聚焦“生活中的电”与“自供电传感”,用通俗讲解与动手制作自供电无线传感器等方式科普知识,让前沿科学走进乡村课堂,让孩子们充分感受科技的魅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为陆河县、连平县基础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让孩子们对未来的想象愈发具体,也让大学生在服务中感受教育的温度与重量。这种双向奔赴的成长,不仅为当地基础教育播撒下更多可能性的种子,更让青春的力量在扎根大地中愈发茁壮,成为连接校园与乡村、知识与实践的温暖纽带。
来源:深圳技术大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