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声嘹亮,弹痕斑驳,一段民族记忆在天空与大地之间回响。
当空中战机梯队在今年九三阅兵现场的上空飞过,留下十四道七彩焰流。如虹的轨迹仿佛是写给历史的诗行,又像是献给英灵的挽歌。耳边响起的熟悉号角声,瞬间将我们带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这号声,曾经叫醒黑夜、召集同胞、鼓舞士气。
军品收藏家姚远指着一把锈迹斑斑的军号,说道:“它不是武器,却胜似武器。”这把沉默的军号见证了十四年抗战的艰难与不屈,是一个民族从血火中发出的最强音。
在姚远的收藏室里,历史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呼吸——“一片满是弹痕的飞机外壳”,静静地诉说着新中国空军的破茧之路。
“你看这个地方有一个淡淡的飞机编号,”姚远指着碎片上的痕迹解释道,“这一点点,就是当时空战遗留的弹孔”,这块碎片的珍贵之处在于它证明了驾驶员安全着陆的事实。
铝片之上,铆钉依然紧固,修补痕迹清晰可辨,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飞行员驾机归来、护国守土的决心。
从当年的白手起家,到如今的自主研发,中国空军走出了一条艰辛而辉煌的破茧之路。
从抗战的军号到战机的残片,这些跨越不同时期的实物共同书写着:铭记,是最好的致敬;奋斗,是最坚实的传承。
“历史是曾经真切的呼吸与存在,”姚远说,“我们要铭记牺牲,珍惜和平,更要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天空为幕,战鹰作笔,十四道彩焰,致敬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岁月。姚远的收藏,正是将一段段“铭记”实体化、温度化,让历史可触可感。
记者 / 王龑君
编辑 / 刘韫文
视频 / 成子锴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