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位列《左传》的开篇,被清朝人评为“文章之祖”,讲述了古代人如何养猪和杀猪的故事。
郑庄公明知道母亲宠溺弟弟共叔段,意欲取代自己,但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让,其实是默许和纵容,最后在弟弟谋反之后,一举在“鄢”地将其打败,使其逃离郑国,客死他乡。
古人这么评说:“导之以逆,而反诛逆;教之以叛,而反讨其叛!庄公之用心亦险矣。”也就是欲擒故纵,引导叛逆,然后再讨伐诛杀,用心极其险恶呀。”
后来,汉文帝杀其弟淮南王刘长,民间也有“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的民谣。
前两天看《以人民的名义》,没想到孙连城的口碑竟然反转了。在评论中,对于这位平庸拖沓、正事不干、爱看星星的家伙,不少人说最该提拔的是他。
其实,对于孙连城来讲,作为一个区市的负责人,不再向上提拔,真的是对他最大的支持和厚爱了。你想,他没有过硬的背景,没有遮天的人脉,独处可能管不住自己,众处又管不住亲戚,一旦提拔成要职,反而会“坏了卿卿性命”。
比如,有的人原本可能做个部门的副手,兢兢业业,宽厚待人,各方反响都不错。后来赶上风口,成为局级干部,也能大刀阔斧做实事,创口碑。但是一旦大权在握,却走上了不归之路。
原因何在?做副手,做好本职工作,说明能力是有的。做正职,能够风生水起,说明上进是有的。但是一旦成为一方领路人,赏罚奖惩都说了算,没有制衡和牵制的力量,容易暴露此前压制的本性,而诸多缺点也会被一一放大。或者管不住家人朋友,或者管不住自己面子虚荣,一时议论纷起,断送了名声和前程。
所谓“眼见他起楼台,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个过程当中,漏洞颇多。提拔的时候,没有有效审核;上任的前后,没有相应教育;出事之初,没有及时治止;出事之中,没有批评惩处。
不出事时,各方叫好一片;一出事时,就成为贪腐典范。以往有多上进,今朝就多腐朽。以往多么亲民勤政,今朝就多臭名昭著。
既知如此,何必当初。所以,孙连城也算是自保的专业户。对于电视剧中的官员来说,做好自己分内事就很了不起了,不要老想着什么提升和进步。昨天西风起,今天东风劲,后天北风狂,乱折腾何曾有尽头。
平平淡淡是幸事,安安稳稳才是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