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睿达原创385,本文纪念亲人。
![]()
(2025年8月18日,“又一届男篮亚洲杯”)
表姐夫手机里第一条朋友圈的时间是2013年6月4日,最后一条是今年8月18日,内容是“又一届男篮亚洲杯”。3天后的8月21日,因突发性疾病永远离开我们。
家人们在经历了震惊、悲痛,从各地赶来送他最后一程后,世界又仿佛归于平静。在广州殡仪馆送别那一刻,我看到上百个花圈和花篮写满“班长”“恩师”“老友”“战友”,以及挤满灵堂的亲朋、好友、同事时,修正了内心想法:原来表姐夫不仅是家族中的领头羊,还是很多人人生的引路人。
在征集挽联时,我留的是“慎终不忘公仆志,追远常存家族心”。和表姐夫认识30多年,自己从愣头青成长为油腻男,表姐夫始终是良师益友,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公仆志”和“家族心”。
这个周末终于有比较完整的时间来回顾与表姐夫的往事,支撑这两条主线的是他的热爱和热诚,对国家和工作的热爱,对家人和生活的热诚。
![]()
(2020年2月2日深夜,在单位参加防疫值守)
01
一页页翻看表姐夫微信朋友圈,在2019年10月1日那一页停住。
前几天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上,网友发现两架阅兵车的车牌分别是2025和1945,1945号阅兵车上有麦克风却无乘客,“车上乘坐着所有为抗战牺牲的先烈,这盛世如你们所愿!”引发无数共鸣。
表姐夫在观看了2019年国庆阅兵直播后,留下这样的文字:
“这次阅兵似乎多了许多彰显人文精神的细节,向党旗、国旗、军旗行注目礼,那辆载着老一辈英魂牌号1949的阅兵车,老一代领导人后代的致敬车,那个为周总理后代留的空位。其实我看这是显示了一种自信,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自信,才会让我们敬重、怀念那些为新中国建立流血、流汗的老一辈。”
“曾几何时,一说爱国就被围攻,对国家没有认同感,这种氛围下,如何能怀念那些逝去的先人!这个国家走到今天令人欣慰,一切的付出都值得,包括曾经的错误,也是探索中的一个部分。”
只相差13天,表姐夫就能看到今年阅兵。那天,站在他的灵柩旁边,看着菊花簇拥着的大幅黑白照片,我一直在想,国家的运转依靠无数螺丝钉支撑,每一件事里都有我们身影,而每一件事里我们的面容又是那么模糊,到底靠什么支撑起我们的信念呢?
“你要参加工作了,我的体会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卑微。我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学历也算可以,但我从不使唤厅里的保洁阿姨,每天自己搞办公室卫生,倒掉前一晚的茶水,也帮老同事们送报纸,常怀一颗平等待人心,才能广结人缘。”
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因为单位里“站队”问题而苦恼,表姐夫说“一般来说单位是不应该有派别的,如果你被贴了是‘谁的人’标签,那就用工作能力去纠正别人的误会吧,党员干部持的是公心、办的是公事、求的是公道,向上看不清时就向内心看。”
担任了领导后,疫情几年里,大家都是来去匆匆,有时见一面电话来了就得抬腿走人,临行前表姐夫也会叮咛“当领导干部就要有豁得出去的劲头。”
公仆之志,在灵堂送别的那一刻感受很深:你从不在聚光灯下,但你托举的光照亮很多人,在我们盖棺定论时,那些照射出去的光亮会反射回来,一起证明你此心光明,此生光明。
用天下为公的心支撑我们的信念。
![]()
(2015年10月6日,受到“彩虹”台风肆虐后的湛江街头)
02
表姐夫的热情还体现在他的敢于表达。
如果你身边有一些公务员朋友,大概率他的朋友圈是只显示三日内信息,甚至三日内也是一片空白。最活跃分子也多是转发,发美食、发遛娃、发风景,但是很少看到他们发见解。
一个体制内的学长和我说过“我们哪怕转发一条信息都是要深思熟虑的,因为每一条转发都是你给别人看的人设,而别人也会通过你的转发窥探你的立场。”
这一点表姐夫算是另类。
2020年5月20日那天,他发了一堆小满节气、人民日报社论、中山大学还有伟人的照片,然后莫名其妙的在留言区大撒狗粮“我爱你,与我相伴的爱人,爱你的忠贞不渝,爱你的不离不弃。”公务员总以稳健含蓄示人,不轻易流露感情,表姐夫这种东躲西藏、拐弯抹角、暗度陈仓式的表达感情,比太多人率真也可爱。
2015年的10月5日,家乡湛江被“彩虹”台风虐得体无完肤,已经在省交通集团任职的表姐夫发了一段“赶客”的话:“请来湛旅游或途经的朋友们加紧离湛,把酒店客房、道路、资源留给来湛支援的抢险队伍,离开时请只加够到茂名的油,请只带走一瓶饮用水。欢迎下次再来湛旅游观光。”并呼吁省内交通单位赶来支援。
今年8月18日他的最后一条朋友圈里,当中国男篮以89比90惜败澳大利亚队时,铁杆球迷表姐夫难掩激动:“昨晚熬夜看完,意犹未尽,情节跌宕起伏,堪称经典,小伙子们完美诠释了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充分展现了什么叫做青春无悔,最后一刻,我站着为你们送出最诚挚的祝福: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加油,有了今天的沉淀与积累,明天一定会更好!”
透过文字,我甚至能想象到在那个不眠夜晚,表姐夫热血沸腾的扎着红头巾,举着小喇叭,赤脚蹲在沙发上为中国队加油的场面。
表姐夫的朋友圈风格大约以2021年作为分水岭。2021年以前的朋友圈会翻得比较吃力,基本每天发数条,而2021年以后,发得少就翻得快了。细看之下有三个鲜明特征:一是发得少但是跟帖评论多,有的多达十多条评论,每段上百字。二是内容并不全是从转发文章里复制,更多是另行收集,他在努力拓展自己知识边界。三是他常回看朋友圈,比如2013年6月4日发出的第一条朋友圈,他在2022年9月18日又补充留言了一条。
我一直认为,无论什么职业,哪怕你再深藏不露,都应该有独立的思考,有对问题的看法,有能留给后代更好的忠告,哪怕你写在日记本上锁在抽屉里,那才是我们来过这个世界的证明。
表姐夫走得实在太匆忙了,别说留下厚厚的回忆录,就连人生的新计划、新旅程都还没来得及铺开笔墨,就在这样一个平常的早晨,猝然离去。
我建议表姐要保留好他这十几年微信朋友圈,这是最真实的文字,相比很多人他不是一个面容模糊的公仆,而是一个立场鲜明的人,甚至不需要我为他写下这篇纪念文章,你们读他的朋友圈就感受笑声朗朗、爱意切切、忧心忡忡和仗义铮铮。
![]()
(2019年4月2日,参加南沙大桥(虎门二桥)通车仪式)
03
家族心,我们都会老去,你有想过自己手里这一棒要怎么交出去吗?
逼自己一把,和拉晚辈一把。
拉别人一把,有时就是一句推心置腹的金玉良言。没有表姐夫,我可能与中山没有交集,在家族人的心目中,姐夫是一个“有办法”的人,他从中山市坦洲镇一个小村落走出省城,在那里学习、参加工作,与表姐共偕连理、扎根广州。
大学毕业时,和别的同学有点不一样,摆在很多人面前的是留在广深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回到家乡两个选择,之所以让很多人陷入两难,是哪怕早在20多年前,留在大城市需要勇气,只要你手上还没有拿到机关单位或者企业的录用通知书,依然是无根的“穗漂”“深漂”,离开母校庇护以后,可能要在城中村里度过相当长一段岁月。
大城市不是今天才卷成狗。2004年的毕业季,我们白天就已经和公交车赛跑。在公司午休要善于抢点位,我曾在中信广场旁边市长大厦的某家律师楼里,在没有专用卡位,又抢不到楼梯间的中午,聪明的躲进厕所,在马桶上坐着度过了几天舒适的午休,在城中村,和乱成麻团、遮蔽天空的网线电线争夺光亮,和一到饭点就在门口炒辣椒,熏得你无处藏身的邻居争夺空气。而回到小城市,你又要应对熟人社会里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
我的第三个选择,是表姐夫的一句话“不如去我家乡中山试试吧,离广深近,作为‘四小虎’发展得也不错。”打电话问父母意见,爸说“听表姐夫的,在中山有个照应我们也放心。”
几乎是没有任何纠结,就听从表姐夫的建议,打包好行李,九箱书,每个都是装电脑主机那么大的那种,以及一个行李箱,2004年6月30日晚和同学们喝一顿酩酊大醉的散伙酒后,第二天把行李往表姐夫七座车上一扔,就来了中山报到。
有时候,人生的抉择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有一个让自己觉得合理的理由,决心就很容易下了。家族的繁衍不也是这样么?开山鼻祖,珠玑南迁,菊花遍地北望中原,伶仃洋畔落脚生根,也就开枝散叶了。
而逼自己一把,才能更好的拉别人一把。比如学习这件事,表姐夫不仅终生学习,考取在职学历,历经多岗位多部门锻炼,主持多项省重点工程,这是学习;小到朋友圈里每一条评论都做知识扩展,也是学习;保持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求知热诚,还是学习。
来到中山后,我攒了好久才凑够6000块钱,准备抛弃人老珠黄的台式机,换一台重点是拉风的笔记本。2006年,以C2C业务为主“淘宝旺旺”刚更名为以C2B为主的淘宝网,并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在“掏包”支付还是主流的年代,我理解不了“淘宝”这种只能看不能摸就先把现金交出去的商业模式。而那个年代,卖场依然在奋勇顽强抵抗淘宝,上演实体店最后的一波疯狂。门店的火爆是这样一种场景,门头上明明打着某某品牌,但是你说想要另一个品牌,没问题,店主马上可以在全卖场范围内给你调度出来,售后服务全网通行。
想起表姐夫喜欢倒腾数码产品,我求教能不能推荐一款好一点的,表姐夫爽快的答应了。
“你过来广州,我带你转转。”
到了广州后,他也不开车,轻门熟路的带着我坐地铁,走街串巷,个子不高的他走起路来健步如飞,爬起天桥毫不费劲。到了卖场,带着我一家家的比较。
“这个牌子品牌可以,但是配置太低,硬盘只有60G,存不了太多东西,所以你要选个带刻录功能的光驱,这样就能把资料转存到光盘上了。”
“你们这个内存才256有点少啊,能不能换一条大的?”
“你这个笔记本和别的品牌不一样,散热口在底部容易死机,最好另外买一个带风扇的底托支架。”
我被唬得五迷三道,这得玩儿得多深才能这么专业啊。
今年春节,年初一晚,在湛江和表姐夫一家吃了个团年饭,没想到是最后团聚。两个人聊起了写文章的事,他说“你的公众号写得不错,我也有一个写作计划,想听听你的意见。”
“什么计划?”表姐夫算是我最早的粉丝,2019年的春节我去给他拜年,告诉他开了一个公众号写法律评论时,他二话没说打开平板,先加了粉丝,然后把我的号图标放到桌面,直接用行动表达支持。
“我在广州住了几十年,现在退下来了,计划走访广州的每一栋老建筑,了解它们的历史和特色,然后整理出来,做一件自己热爱的事。”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哪怕退下来了,还是要逼自己一把。
![]()
(2017年10月2日,转发当年国际奥林巴斯大赛唯一特等奖摄影作品《家》)
……音容宛在。
生命脆弱,人生无定,明明前一分钟还在和家人憧憬着美好明天,又或者还在被配偶埋怨一身坏毛病,下一分钟,便消失在不经意的拐角处,来不及留下一个回眸。
公仆志、家族心,做一个大处对国家和事业充满热爱,小处对家人和生活充满热诚的人,就不负走这一趟。
2020年4月4日,清明前一天的傍晚,表姐夫曾留下一条朋友圈,冥冥中仿佛向家人做了圆满的告别:
“记住就是最好的力量。记住了,他们就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换了个地方,活在爱他们的人心里。所有我们爱着的、爱过的人,以爱告别,不忘记!”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