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印度国防部公布的15年国防现代化路线图犹如投入平静海面的巨石。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第三艘航母的建造计划——这艘可能采用核动力推进系统的巨舰,将彻底改写印度海军的作战半径与战略威慑能力。
目前印度拥有的两艘航母中,"超日王"号是2004年以23亿美元从俄罗斯购入的"戈尔什科夫元帅"号改装品,满载排水量4.5万吨;而2022年服役的国产"维克兰特"号虽达到4万吨级,但仍采用传统蒸汽轮机动力。
据《简氏防务周刊》披露,新航母设计排水量预计突破6.5万吨,采用与美国"福特级"相似的综合电力系统,其核反应堆技术可能源自与法国 Naval Group 的合作协议。
核动力系统的优势在印度洋这个特殊战场尤为明显。不同于需要频繁补给的常规动力航母,核动力装置能让舰艇以30节航速持续航行90天而不需加油——这个数据来自美国海军战争学院2023年的研究报告。
对于立志控制从波斯湾到马六甲海峡航线的印度而言,这意味着可以永久部署一个航母战斗群在关键海域。不过《国防新闻》亚洲版主编瓦格塞指出,印度原子能委员会尚未公开任何舰用核反应堆的测试记录,这将是比2015年"歼敌者"号核潜艇更复杂的技术挑战。
目前印度海军使用的米格-29K舰载机出勤率仅55%(数据见印度主计审计长公署2024年报告),而新计划中由印度斯坦航空研发的双发舰载机将采用部分"阵风-M"技术,法国达索公司已确认将转让阻拦索着舰系统的关键专利。
电磁弹射系统的引进可能是比核动力更革命性的变革。印度海军参谋长库马尔上将在接受《今日印度》专访时透露,正在与美国通用原子公司洽谈EMALS技术转让,这套系统能使航母每日出动架次提升33%(美国海军实测数据)。
但军事专家普拉卡什在《印度防务评论》中警告,印度现有电网可能难以支撑电磁弹射所需瞬时功率,就像2024年"维克兰特"号测试期间发生的全舰断电事故所暴露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同步推进的"海洋卫士"计划将部署54架舰载无人机,这些由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开发的无人平台可执行长达40小时的侦察任务,有效弥补有人战机数量不足的短板。
公私合作模式正在重塑印度的国防工业生态。塔塔集团与马恒达公司已获得价值1200亿卢比的舰载机复合材料订单,而信实防务正在果阿建设亚洲最大的航母模块化建造车间。
这种"军民融合"模式参考了美国纽波特纽斯船厂经验,但印度斯坦航空前工程师拉詹向BBC坦言:"我们缺乏像格鲁曼公司那样三代人专注航母建造的技术积淀。"
在关键的钢材供应方面,印度仍依赖俄罗斯提供的AB特种钢,尽管本国钢铁管理局已能生产部分替代品。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印度海军预算已从2020年的65亿美元激增至2025年的112亿,其中35%将用于航母项目。
从地缘战略角度看,这艘核动力航母将是印度"东进政策"的核心载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军事专家科赫分析,当它部署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时,其舰载机作战半径能覆盖马六甲海峡西入口,这正是中国80%石油进口的必经之路。
不过《海军技术》网站指出,印度需要至少配备4艘"加尔各答"级驱逐舰和2艘"鲉鱼"级潜艇才能组成完整战斗群,这些配套舰艇的建造进度目前落后于计划18个月。
更现实的挑战来自人才缺口,印度海军学院每年培养的合格舰载机飞行员不足20人,而操作核动力系统需要至少200名经过美国或法国培训的核工程师。
在印度庆祝独立78周年之际,莫迪总理将新航母称为"自力更生印度的浮动丰碑"。但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年度报告显示,印度造船业效率仅为韩国的三分之一,这使得2035年的服役目标充满变数。
正如退役海军上将普拉卡什所说:"拥有航母和运用航母是两回事,我们需要用二十年时间补上英国用百年积累的海权经验。"
这条跨越式发展之路既充满令人振奋的技术突破,也暗藏着工业基础不足的隐忧,其最终成败将深刻影响印度洋乃至整个印太地区的战略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