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杜罗“身处绝境”,没有任何国家伸出援手。确实很惨,但怨不得别人
曾坐拥全球最大石油储备的委内瑞拉,如今其领导人马杜罗却像一座孤岛,在2025年过半时仍苦苦支撑,国际社会中几乎难寻公开力挺者,就连过往偶尔示好的伙伴,也悄悄拉开了距离,处境凄凉却难怨他人。
自2019年美国加码制裁、承认瓜伊多为“临时总统”起,委内瑞拉便逐步走向国际边缘,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制裁更是层层收紧,石油出口受阻、金融交易被断,外国企业与委合作都要冒极大风险,白宫逼马杜罗下台的意图毫不掩饰。
有人或许会疑惑,当年俄罗斯和中国在委内瑞拉问题上表现得颇为积极,如今为何显得如此低调?事实上,两国的策略调整背后有着深层的战略考量。
俄罗斯虽然深陷乌克兰战场,但并未完全放弃在委内瑞拉的战略布局。
今年3月,普京与马杜罗进行视频会谈,双方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这份文件看似光鲜,实则更像是一纸"战略声援",缺乏实质性的经济援助条款。
更引人注目的是,8月份俄罗斯向委内瑞拉空运了2000架"天竺葵-2"无人机,这种支援看似慷慨,实则暴露出俄罗斯的困境:既想维持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又无力提供真正急需的经济支持。
这些无人机或许能增强委内瑞拉的防卫能力,却无法解决老百姓餐桌上的问题,这种"重军事轻民生"的援助方式,恰恰反映出俄罗斯力不从心的现实处境。
中国则始终保持着一贯的务实作风,与某些外媒揣测的"退缩"不同,中国与委内瑞拉的合作更像是在下一盘谨慎的棋。
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但这不意味着袖手旁观,中方更注重平等互利的经贸合作,比如在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项目仍在稳步推进。
不过,中国的支持是有底线的,不会无限制地为委内瑞拉"输血"。这种理性务实的合作方式,既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也避免了被拖入地缘政治旋涡的风险。
就像一位资深观察家所说:"中国的援助如同精准滴灌,只浇灌那些能够开花结果的项目。"
拉美邻国的态度更是耐人寻味,巴西总统卢拉在第三个任期内,虽然时不时会口头批评美国的制裁政策,但这些批评就像热带雨林中的一阵微风,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少转化为实际行动。
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转变更为明显,早年他还愿意为马杜罗发声,如今却被国内的经济社会问题缠身,无暇他顾。
最令人唏嘘的是古巴,这个传统盟友自身正在经济改革的泥沼中艰难前行,能够提供的支持有限得可怜。
这些国家的态度转变,就像一个逐渐缩小的同心圆,将马杜罗政权越来越孤立地围在中心。
当援助的代价大于收益时,再亲密的盟友也会重新权衡利弊,马杜罗政府的困境提醒我们,一个国家若不能解决好内部问题,再多的外援也终将是杯水车薪。
但马杜罗的困境,不能全归咎于外部压力,过去十年,委内瑞拉极度依赖石油的经济结构从未根本调整,国内政治对立长期未解,社会治理漏洞频出,这些内部问题才是根源,外部制裁只是加速了危机爆发,正如观察者网分析所言,忽视多元发展终将难以为继。
即便在国内,马杜罗最坚定的支持者也能感受到变化,严重的通货膨胀、短缺的医疗物资,让老百姓生活水平迟迟无法改善,当基本生存需求都难以满足,再响亮的意识形态口号,也变得苍白无力,西方媒体“孤岛统治者”的评价虽刺耳,却也折射出部分现实。
国际政治向来以利益为导向,“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虽老套,却在此时格外贴切。
一个国家若无法维持内部稳定、提供共赢合作空间,便很难留住伙伴,正如央视国际新闻评论所指,外交处境终究是内政的延伸,这一规律适用于诸多困境中的国家。
特朗普政府对马杜罗采取“不军事干预却紧压经济”的策略,静静观望其政权能撑多久,而越来越多国家也从“观望”转向“保持距离”。
回望历史,不少被国际社会孤立的领导人都有相似困境,而历史也反复证明,危机从非单方面造成,解铃还须系铃人,外部环境虽有影响,但真正的破局关键仍在内部,可惜如今留给马杜罗调整的时间和可选路径,都已越来越少。
此前,美洲玻利瓦尔联盟会议上,68个国家和地区的五百多个政党、社会运动代表虽谴责美国对委军事威胁,重申对马杜罗支持,但这种声援未改变委国内困境,马杜罗若想真正走出绝境,终究要先解决国内的沉疴旧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