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领导人峰会圆满落幕之后,中俄蒙三方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这一举措,意味着这个自20年前就开始沟通洽谈的重大能源项目,终于取得了实质性的关键进展。
这条规划中的天然气管道,起点设在西西伯利亚西北部的亚马尔半岛气田,途经蒙古国,最终抵达中国北方地区。按照设想,该管道预计年输气量可达500亿立方米,合同期限设定为30年,总投资额预计高达2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50亿元。
虽然从政治层面来看,此次合作被赞誉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但市场对此的反应却大相径庭。在签署备忘录的当天,负责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出口的主要国有企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的股价确实出现了一波小幅上涨。然而,好景不长,从第二天开始,俄气的股价便陷入了动荡下跌的态势。
这一明显的反差,恰恰反映出该项目背后所隐藏的复杂经济现实与战略考量。
出现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此次中俄蒙三方签署的仅仅是谅解备忘录(MoU),而非具备法律强制力的长期购销合同(SPA)。尽管俄气总裁米勒坚称该备忘录“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按照国际惯例,此类文件大多属于政治层面的宣示,并不会强制规定价格、付款方式以及违约责任等关键商业条款。真正的合同细节,还需后续通过谈判来最终确定。而在作为供销合同核心的天然气定价机制问题上,中俄双方似乎尚未达成完全一致。
就在不久前举行的东方经济论坛上,普京已经就天然气价格问题向中国给出了初步报价。他表示,“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的天然气供应价格将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所采用的价格计算公式与俄罗斯向欧洲供气的公式基本相同,但在一些细节上存在差异,欧洲和亚洲将适用不同的价格体系。
普京的这一表态,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中国希望消除国家能源贸易中“亚洲溢价”、以更低价格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诉求,但距离中国的实际期望,或许仍存在一定差距。据俄罗斯能源与金融研究所能源研究首席专家格罗莫夫透露,在早期的价格谈判中,中国要求获得更高额度的折扣,而俄罗斯则希望继续参照“西伯利亚力量1号”的现行标准进行供气。
按照当时的国际市场价格来计算,中国给出的天然气报价为每千立方米120 - 130美元(约合每立方米0.85 - 0.90元人民币),而俄罗斯的报价则是每千立方米265 - 285美元(约合每立方米1.86 - 2.00元人民币)。尽管俄罗斯给出的报价已经低于其向匈牙利、斯洛伐克等欧洲国家的供应价格,但中国仍然认为,按照俄罗斯的报价,进口成本过高。俄罗斯则担心,如果按照中国的报价,其利润空间将被大幅压缩,再加上气田开发等成本,俄气甚至有可能面临亏损。
此外,中国目前尚未就投资蒙古国境内的管道建设作出明确承诺。蒙古国方面虽然表示愿意提供过境便利,并适当降低过境费用,但由于蒙古国经济实力有限,乌兰巴托显然无力承担管道建设资金,这意味着俄气可能需要独立承担管道在俄罗斯和蒙古国境内的全部建设成本。
然而,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气的天然气出口量持续下滑。与此同时,普京政府还提高了开采税等税收额度,从俄气等国有能源企业大量抽取资金,这导致俄气的财务状况每况愈下。截至2025年6月,俄气的现金储备仅剩下5373亿卢布,约合人民币470亿元,较2022年初大幅缩水超过七成。
分析师们普遍认为,如果现在正式启动这一管道项目,俄气未来可能会出现难以支付股息的情况,这也是投资者对俄气信心下降的主要原因。
除了价格和融资问题之外,即便未来达成具体的供销合同,项目的推进仍将面临诸多障碍。例如,穿越蒙古高原与阿尔泰山脉需要统一技术标准,跨国环保审批流程复杂,以及在复杂地形条件下进行施工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中俄蒙三方进行协调解决。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周期预计将超过5年,预计在2030年前后才能实现通气,在此期间,仍存在诸多难以预测的变数。
举例来说,在“第三邻国”战略的指引下,蒙古国与西方国家保持着相对良好的关系。目前执政的蒙古人民党政府清楚认识到,蒙古国的经济发展与安全离不开与中俄的友好合作,但西方国家仍有能力通过在蒙古国设立的非政府组织(NGO)等力量,以环保等议题为切入点,在议会、舆论等层面干扰“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的建设。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从战略层面来看,“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对中蒙俄三国都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中国而言,该项目投产后,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年出口量将突破1000亿立方米,占中国天然气总消费量的比重有望提升至20%以上,这将显著提升中国的能源安全水平,降低对海运液化天然气(LNG)的依赖。
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是摆脱欧洲市场萎缩困境、实现能源出口“东转”的关键一步。欧盟计划在2027年前全面停止使用俄罗斯能源,俄罗斯对欧管道气出口量已从2019年的1770亿立方米大幅下降至不足300亿立方米,中俄新管道将成为俄罗斯财政收入的长期重要支柱。
而对于蒙古国而言,每年数亿美元的过境费将极大地改善其财政状况,并推动本国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综上所述,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备忘录,是中俄蒙三方在地缘战略协同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然而,从经济角度来看,该项目尚未跨越最关键的定价与融资门槛,俄气所面临的财务压力以及市场的悲观情绪也是合情合理的。
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上,中蒙俄三国的首要任务已经转变为:在地缘战略协同的基础上,加快将三国之间的政治共识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协议,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能源合作的长期稳定,共同应对这一能源动脉项目在落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