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中国发展的多好,总有一些跪久的人始终不愿直起腰,除了那些想要润出国外享受“自由”和“甜美”的恨国党,还有一些国内的高知专家,无时无刻不在渲染“投降论”。
他们都有谁?被新华社点名批评后,又是否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
骨头里的百年自卑
有些论调,听起来头头是道,可仔细一琢磨,全是老掉牙的逻辑,发出这些论调的这帮人,似乎被刻上了思想钢印,而且还刻在了一百多年前。
比如那位自称“科技领域专家”的马臣,他的公司注册资本就一万块,老板是他自己。就是这么个背景,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正酣的时候,他洋洋洒洒写了七千字,核心就一句话:赶紧投降。
![]()
他的“神逻辑”是,现在投降,是“站着举手”,代价最小,要是晚了,就得“标准跪姿”,更没面子。这套说辞,把国家博弈简化成了一道流氓打架的算术题,完全无视了尊严和未来的可能性。
他最经典的暴论,就是断言中国芯片技术“到死也赶不上美国”。这种话,不是基于科学预测,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宿命论。在他眼里,技术的差距是永恒的,是天堑,我们除了认命别无他法。
![]()
另一位,胡伟,上海交大的教授,履历光鲜,拿过国家项目,还获过奖。他本该是学术界的顶梁柱,可他的言论,却让人大跌眼镜。
胡伟的逻辑更“高级”,他把问题归结于我们自己。他说中美关系搞砸了,责任在中方,我们得反思,得寻求美国的“原谅”。俄乌冲突爆发,他又主张我们赶紧和俄罗斯切割,向西方靠拢。
![]()
2023年,他甚至跑到美国,在《纽约时报》的场子上大谈美国如何在中国困难时“慷慨解囊”,把一个全球霸主描绘成了一个单纯善良的白莲花。这种将复杂利益交换美化成单向“恩赐”的论调,暴露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恩主心态”。
你看,无论是马臣的“技术天花板”论,还是胡伟的“责任内化”论,背后都是同一种病:精神上,还没站起来。他们习惯于仰视西方,潜意识里就认定我们是弱者、是犯错者,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让步和乞求。
![]()
麻烦睁眼看看世界
任何投降论调,都建立在一个核心前提上:我们不行,我们太弱了,不投降就会死。可只要稍微抬抬头,看看真实的世界,这个前提就跟纸糊的一样,一捅就破。
我们先不谈别的,就说说骨气,这玩意儿,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19世纪,我们被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国门,割地赔款,内忧外患,够惨了吧?但中国没有作为一个整体投降。
![]()
后来,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打得山河破碎,我们在极其悬殊的条件下,硬是挺了过来,最终赢得了胜利。紧接着的抗美援朝,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我们照样没怂,把战线硬生生推了回去。
历史一次次证明,投降换不来和平,只会招来更深的压迫和屈辱,这种“宁折不弯”的精神,才是我们真正的底色。
![]()
说完了精神,再来看点硬核的。那些觉得我们弱的人,可能很久没更新脑子里的数据库了。
就说经济贸易,我们的货物进出口总额,连续7年都是世界第一,全球贸易的大盘子里,我们占了12.4%的份额。这是什么概念?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
![]()
再看工业,我们的工业增加值和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4年霸榜世界第一。那个4.7万亿美元的制造业增加值,比美国的2.7万亿,多出了一个量级。
有人总念叨科技不行,特别是芯片。没错,我们被卡脖子了,但美国的封锁逼出了什么?逼出了我们自主研发的新芯片架构,逼出了我们成功研发的64层3DNAND芯片,我们用10年,走了美国20年的路。
![]()
2014到2024年这十年,我们的国际论文发表量是498万篇,超过了美国的455万篇,成了榜首。创新,不再是别人的专利。
在看看脚下的大地,4.5万公里的高铁,18.4万公里的高速公路,这两项都是雷打不动的第一。我们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络,这些不只是冰冷的数字,它们是国家血脉的流速。
![]()
说到未来的赛道,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风电装机容量,我们都在全球领跑。消费电子领域,我们一年生产11.4亿台智能手机,而美国是1.24亿台。
这些数据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说明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任何建立在“我们不行”基础上的投降论,都已经失去了最起码的事实依据。
![]()
真正的催化剂来了
有时候,对手的打压,反而会成为最好的清醒剂和催化剂。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和科技封锁,本意是想把我们摁住,结果呢?它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压力测试”。
这场测试,首先就测出了谁是真专家,谁是“软骨病”。马臣和胡伟之流的悲观论调,在现实面前被一次次打脸。他们预言芯片“到死也赶不上”,结果我们不仅没死,还在绝境中开出了花。
![]()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公众开始深刻反思:我们到底该信谁?是那些只会动摇军心的“公知”,还是那些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的科研人员?答案不言而喻。
而那些鼓吹投降的人,在这场时代大潮中,最终被冲刷得无影无踪。他们的言论激起了网民的普遍愤怒,被贴上了“汉奸”、“投降派”的标签。大家觉得,这种人“没骨气”,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
![]()
新华社甚至专门发文,痛斥这种“骨头软”的投降派,说他们是打着“为国家好”的幌子,干着扰乱舆论、涣散民心的事。
那些曾鼓吹投降论的告知分子,都成了声名狼藉的“过街老鼠”,失去了话语权,再也不敢轻易抛头露面。这不只是他们个人的悲剧,更标志着一种脱离国情、违背民意的思潮,被时代无情地淘汰了。
![]()
结语
马臣和胡伟的风波,就像是中国崛起路上的一段小插曲。它尖锐地揭示了一个事实:当一个国家的硬实力飞速发展时,总有一些人的“心跪”思想,还停留在过去,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种心理上的滞后,与强大的国家现实形成了剧烈的冲突,但最终,事实胜于雄辩。
一个民族的未来,从来不是由少数人的悲观预言决定的,而是由亿万人民在逆境中迸发出的奋斗意志和无穷创造力来书写的。随着中国一步步走向复兴,那些陈旧的“投降主义”论调,终将失去所有滋生的土壤,被一种更加坚定、更加从容的民族自信所彻底取代。
![]()
信息来源:
新华网2019-06-07《不吐不快|让“投降论”成为过街老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