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一台汽车2亿美元,贾跃亭花光了30亿美元,却只交付了16台汽车。FF汽车到底还能不能量产?隔壁小米都在计划第三款车型了,FF91还纹丝不动。
当初在乐视手机发布后的一个月,贾跃亭就在美国秘密成立了一家名为法拉第未来的公司,英文名FF。打算定位高端电动车对标特斯拉。
按照贾跃亭的构想,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将会是电动化、智能化、互联网化和社会化。而这恰恰是传统车企的弱势领域,对于乐视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却是一个绝佳的弯道超车机会。如果把汽车做起来了,那么整个乐视生态帝国将会是苹果加特斯拉的合体。乐视在手机和电视上的成功也给了贾跃亭这种自信。
随着造车大计的确立,贾跃亭花了5个月时间在美国进行筹备,开始四处挖人。英菲尼迪、上汽等高管相继加入。
随后一年多时间里,贾跃亭的造车计划几乎每个月都能带来最新的好消息。首个车载操作系统,某款概念车辆项与北汽上汽合作,与阿斯顿马丁签署合作备忘录。在这一连串好消息的轰炸下,很难让人对乐视汽车的未来产生怀疑。
直到乐视崩盘,贾跃亭肉身赴美,许多人才惊觉,FF是不是也要凉了。
随后的日子里,贾跃亭在美国表现得像个骗子,但似乎又不像个骗子。他不断为汽车造势,不断地去找投资人,俨然一副创业维艰的样子。在梦想的感召下,山西老乡孙鸿斌花了200多亿投给了乐视,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孙鸿斌离场之后,恒大的许老板开始接盘,和FF订立合约,要三年投资20亿美元,助力贾跃亭的汽车梦。前提是FF要采取双线作战模式,在美国和中国都建立生产基地。贾跃亭则表示,只要钱给够,兄弟就能立马把车给量产了。
随后,许佳印还亲赴美国洛杉矶FF总部参观,和贾跃亭相谈甚欢。结果一年后,贾跃亭拿出的却是一台预量产的FF91。所谓预量产,很显然,距离量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具体什么时候量产,不知道,反正老许,你继续打钱就对了。
就在许佳印打算继续打钱的时候,贾跃亭却突然反悔了,双方对簿公堂,撕破了脸。贾跃亭表示,恒大过度干预FF的管理,甚至还要求自己辞去CEO的职位。而恒大则表示,我投了8亿美元,连财务报表都看不到,钱花在哪里了,更不知道,我怎么敢继续投钱,双方的矛盾一触即发。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根本就是一场各自心怀鬼胎的合作。贾跃亭只想要恒大的钱,但许佳印想把FF买下来,为恒大包装一个房地产企业转型造车的资本故事。在这场合作中,无人在意汽车本身,大家只谈立场。结局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在双方分道扬镳之后,许老板打算自己造车,通过买买买为恒大汽车搏一个未来。而贾跃亭这边呢,虽然乐视被证监会定为财务造假,但贾跃亭依然靠着梦想的力量,又给自己拉来了一大批投资人。FF在还没有一辆车跑在路上的前提下,竟然成功登陆了纳斯达克,市值来到了54亿美元,不得不让人感慨这世界的荒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当所有人都以为FF要走到穷途末路之时,它总能迎来新的金主。终于在长达9年的跳票中,2023年8月,第一辆FF91交付了,售价30.9万美元。
如今11年时间过去了,FF花光了30亿美元,只交付了16辆汽车,其中一辆还是贾跃亭自己的。平均每辆车的价格接近2亿美元,贾跃亭的造车梦还在继续。
从贾跃亭亲赴美国造车开始,大家对他的判断就出现了两极化。他到底是骗子呢,还是为梦想而战的创业者?8年的努力却一地鸡毛,但贾跃亭依然在美国吃着油条和榨菜,在社交媒体上为自己的造车梦摇旗呐喊。各种听起来很酷炫的名词依旧层出不穷。
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贾跃亭呢?
一个失败的梦想家,还是一个伪装成梦想家的骗子。不管如何评价,不可否认的是,贾跃亭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提前预判到了版权时代的来临,比许多人更早看到了汽车的机会,也看到了手机市场的巨大潜力。
他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是一个看到了新机会,就想去尝试的人,看到了诺基亚倒下得出企业死于专注的结论,所以他没有办法专注于一个细分行业,持久深耕。
这样一个眼光很准,财务能力很强,又很懂得经营人脉,但专注不够的人,也许根本就不适合创业,他更适合扮演一个投资人的角色,用自己手中的资本为自己的眼光去投资,去撬动更多的财富,而不是苦哈哈地为梦想窒息。
可惜。贾跃亭太过沉迷创业者的身份,手机和电视玩砸了,汽车也迟迟做不起来。所谓的生态大厦也坍塌了,最终落得个下周回国的笑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