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国际沙棘协会大会鄂尔多斯开幕:共探沙棘生态与健康新未来,山西恒义生物携成果闪耀现场
恒义生物科技
2025年9月2日,第十届国际沙棘协会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国际大酒店盛大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近五百位沙棘领域从业者、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围绕“沙棘创新与生态、营养、健康”主题共商全球沙棘发展大计,现场亮点纷呈,为沙棘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回望四十年:从山西起步,中国沙棘书写“生态+产业”逆袭史
本届大会恰逢中国沙棘产业发展40周年。四十年前,中国沙棘产业从山西启程;四十年间,这颗“天赐圣果”完成了从治理黄河水土流失的“生态先锋”到风靡全球健康产业“明星项目”的蜕变,中国沙棘人始终坚守初心。
开幕式上,一段珍贵影像带现场观众回溯至1985年——正是当年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在山区考察后提出“以开发沙棘资源为突破口,加快黄土高原治理”,为中国沙棘产业埋下发展种子。如今,中国已建成3000万亩高质量沙棘林,构建起从生态治理到健康产业的完整链条,让“荒原小果”成为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逆袭代表”。
二、权威发声:沙棘成生态纽带,中国贡献获全球瞩目
大会现场,多位行业权威人士围绕沙棘价值与发展方向发表致辞,传递关键声音:
第十届国际沙棘协会主席乔殿新:强调沙棘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凭借丰富营养成分,成为食品、健康、化妆品产业的“价值引擎”。更指出沙棘可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纽带,推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技术共享的国际合作。
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回顾国际沙棘协会发展历程,提出要科学推广沙棘产业治理模式。目前中国沙棘资源总面积达3300多万亩,占全球总量90%以上,依托先进研发技术形成成熟产业体系,既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更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
UNDP助华代表马超德:肯定沙棘在固碳、水土修复领域的作用,称其为全球气候行动贡献“中国力量”。
内蒙古水利厅副厅长彭雅丽:分享当地实践经验,指出沙棘产业已成为山西省“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典范。
三、院士专家献策:科研成果点亮沙棘产业新可能
大会科研交流环节,多位院士与专家的分享让沙棘产业的发展潜力愈发清晰:
胡春宏院士:提出沙棘相关生态工程可提升水土保持效率30%,其构建的固碳与生态效益监测体系,为沙棘生态项目提供了科学支撑。
芬兰卡里欧教授:聚焦沙棘在高寒地区的生态修复能力,认为这一特性让全球“找到了救荒绿化的希望”。
毕阳教授团队:披露重大研究发现——沙棘叶中蕴含近千种功能成分,但当前利用率不足1成。团队已率先建立“沙棘叶全利用标准”,未来有望将沙棘叶广泛应用于功能食品、饲料领域,进一步挖掘沙棘价值。
四、展望未来:沙棘成“生态+产业”融合新标签,山西恒义生物携成果添彩
如今,沙棘既是荒山修复的“生态利器”,又是食品、健康产业的“创新原料”,已然成为当下最耀眼的“生态+产业”融合新标签。本届大会宣告,沙棘正从“山区野果”蜕变为全球生态与产业舞台上的“主角”,将进一步推动国际合作,释放沙棘在生态保护、营养健康、经济发展中的综合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沙棘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会员单位——山西恒义生物集团也深度参与此次大会。集团董事长许张兵亲临现场,其研发生产的“野生小果系列沙棘产品”凭借优质品质,获得与会者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同时,由邹元生、许张兵、刘中国等共同撰写的论文《沙棘复合食字号浓缩液食疗治疗高脂蛋白(a)血症的疗效观察》,因扎实的研究基础与实用价值,被国际沙棘协会收录成册,为中国沙棘产业的科研与产品实力再添佐证。
编辑:杨浠椿 佚名 李顺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