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31日傍晚,一辆轿车将美国记者斯诺接到了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早已在房间内等待。
这是斯诺新中国后第二次访华,可周总理早已把他当成值得深交的老朋友。
一番交谈后,周总理拿出了12张绝密照片,斯诺看了后震惊到:“这一定会惊动世界!”
那么,照片上到底是什么?为何会让斯诺如此震惊?世界真的因为这些照片惊动了吗?
一、斯诺二次访华
1963年12月,周总理率代表团出访非洲14国,当时斯诺正以法国《新直言》的记者在非洲采访。
周总理得知老朋友就在非洲,特意在百忙之中会见了斯诺。这次见面,斯诺显得十分开心,主动谈起了1960年访华后写下的《大河彼岸》这本书在国际上深受反响,他提出能否有机会再去中国出访。
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点点头,许诺他随时可以来华访问。
1964年10月18日,在周总理亲自安排下,斯诺乘坐飞机抵达中国首都北京。
这一年,中国经济指标已创造历史最好水平,到处是万象更新的气息,斯诺感慨不已。
他这次来华访问,意义非凡。就在这个月发生2件影响中国人的大事,一是赫鲁晓夫下台,国际上对中国的态度很是关心;二是中国成功试爆原子弹,国际上想要一探究竟。
不过,斯诺更关心原子弹试爆的具体情况。在中国试爆成功之后,欧美起初称中国核弹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不会威胁欧美国家安全。
可没几天后,欧美就集体改口,他们通过检测的数据分析,中国的原子弹比他们的威力更大、更先进。
为了打听原子弹的情况,斯诺列出了一大串访问计划,希望能见一些老朋友,试图旁敲侧击了解一些信息。
不久后,周恩来特意接见了斯诺,他直言无需这么麻烦,谈问题应该找拥有第一手材料的人,而他本人就掌握原子弹的第一手材料。
早在50年代,美国就对中国进行了多次“核讹诈”,企图用核武器逼迫中国在朝鲜问题、台海问题上让步。中苏交恶后,赫鲁晓夫也曾多次进行“核威胁”。
面对帝国主义仗着原子弹“胡作非为”,我党意识到研究原子弹的必要性。周总理正是原子能事业的决策者,在他的统筹之下,原子能研究事业才能稳步推进。
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命令,我国罗布泊上空升起了巨大的蘑菇云,原子弹已成功试爆,中国就此成为全球第五个核大国。
二、周总理拿出绝密照片
斯诺听出了周总理话中意思,他立马问道:“你今天所说的,我可以倾听还是直接发表出去?”
其实,自1936年两人相识后,就已形成了一种默契。斯诺是一个严格保守秘密之人,他会问周总理所说问题是否重要,如果不能对外泄露,他不会做笔记,听了后转身就会忘记。
就算做了笔记,他在整理好资料后,也会先将资料交给周总理审定,修正后再将其发表。
也正是斯诺的这种契约精神,周总理对他十分信任,从不藏着掖着。
周总理笑着说:“你可以直接发表出去!”
斯诺十分兴奋,他知道全世界包括中国都没有中国原子弹试爆的具体消息。今天周总理所说的,必然是第一手资料。
有人好奇,周总理为何要将这一核心机密分享给斯诺呢?
其实,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后,美苏两国专家对我国核弹进行了多种分析,他们认为中国的核弹威力不大,不足为惧。
尽管在接下来的研究数据中,他们发现中国核弹比想象中要先进很多,但没见到具体的信息,不敢下结论,一切猜测都只停留在怀疑阶段。
自新中国后,中国屡屡遭受核讹诈,唯有拥有了原子弹才能在国际上拥有话语权。但在多数国家看来,中国积贫积弱,根本没能力研制更先进的核武器。
周总理这次借斯诺之手,将中国核弹的真实面貌展示在世界面前,一旦美苏再敢用核武器威胁,我国就会有足够的底气去反击。
周总理对斯诺说:“这次你回去,国务院必然会找你做报告。”
但斯诺摇摇头,毕竟1960年访华后,美国务院只和他谈了12分钟,随后就让他离开,直到4年后新的国务院掌权人才再次找到他问话。
周总理摇摇头,说:“这次不会,时代变了!”
说完后,周总理将我国原子弹试爆的12张照片拿了出来,说:“龚澎都没见过这些照片……可以立即回瑞士去发。”
三、斯诺:这一定会惊动世界
斯诺听了后眼前一亮,他没想连很多中央领导人都没看到的原子弹机密照片,竟然会交到自己手中。
其实,在我国原子弹试爆前夕,周总理身边的人,除了军事秘书外,其他人都不知道这回事。
核爆之后,虽然国内报纸刊登了这一消息,也澄清绝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报纸并没有说明具体细节,就连照片都是机密信息。斯诺能拿到这些照片,可见周总理对其的信任程度。
告别了周总理后,斯诺连忙返回下榻的北京饭店,将这12张绝密照片拿到手中反复欣赏,他激动道:“这照片恐怕会惊动世界,看来,这件事唯独对我一个人说了。”
斯诺曾坦言,他曾于1936年前往保安窑洞访问中央领导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些“赤匪”今天能研究核武器。
或许是太激动,或许是急迫想将这一消息告知世界。次日,斯诺就携带照片和相关资料回到日内瓦,在瑞士报纸上刊登中国核爆的具体情况。
消息一出,整个世界轰动了,美苏专家终于确认,中国原子弹十分先进,其威力早已不是1945年的“小男孩”能比的了。
美国方面见斯诺独家刊登这一消息,很快就坐不住了,不久后就将斯诺招了回去,让其详细讲述了其中的经过。
周总理的这些照片,对友好国家来说是加强友谊的象征;对中立国家,是争取、拉拢、合作的筹码;对敌对国家是一种威慑和自信的筹码。
中国成功实现核试爆后,美、苏、法、英四国一言难尽,但就算他们再不情愿也只能接受这一事实。
很多人不解,为何周总理会选择斯诺公布这些信息?其实,他们的友谊早在1936年就已建立起来。
四、红星照耀中国
1928年10月,斯诺来到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来到这里后他大失所望,百姓们漂泊流离,国军残暴不仁,这样的政党真的能带动百姓致富吗?
斯诺发现,蒋介石带领下的国民政府,很难能给中国人带来希望。
1931年,斯诺多次采访宋庆龄先生。在她的描述中,共产党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政党,是一个有希望有朝气有目标的政党,他萌生了采访共产党的想法。
长征结束后,中共也急需一位客观中立的外国记者前来,希望将中央苏区真实的情况汇报。
在宋庆龄的斡旋下,斯诺于1936年6月冒死前往陕北苏区。斯诺在苏区见到的第一位中央首长正是周恩来,他没想这位共产党高层如此温文尔雅、睿智深沉,头脑分析、讲究实际经验。
通过和周总理的一番交谈,他才意识到国民党多年来的污蔑都是虚假的。
来到中央苏区后,周恩来亲自为斯诺制定了92天的访问日程,并准许他拍照、搜集资料,人身自由不会受任何限制。
斯诺大吃一惊,毕竟他在国统区各项会谈、拍照都会受限。
在接下来的访问中,他遇到什么难题都会询问周恩来,征求对方的意见。他在笔记中写道:“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
为期3个月的访问让斯诺大为触动,他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认识到唯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不久后,他就写下轰动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让世界客观了解了中共和红军。
1941年斯诺受国民政府施压被迫回到美国,直到19年后这才重返中国,得到毛主席等人的热情接见。
1970年斯诺最后一次来华访问,并应周总理邀请登上了天安门,成为第一个在天安门城楼的美国人,他和毛主席的合影更是让世人一惊。
不久后,在斯诺的协助下,中美关系迎来了转变的契机,只可惜他未能亲眼看见中美关系解冻那天。
就在尼克松访华前6天,斯诺带着毛主席、周总理的关心和慰问含笑而逝。
参考资料:
斯诺独家报道中国核爆炸--周恩来纪念网
周恩来巧赠外宾“蘑菇云”照片当国礼--党史文苑,2018,(05):12-1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