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月,基里巴斯来了个中国人,看模样,他已到中年。
来到这个没电、没水甚至连菜市场都没有的小岛,他只能住草屋、吃野菜,陪伴他的也只有一只小狗。
不过没关系,虽然现在一无所有,但他知道自己会是第一个见证五星红旗飘扬在这座小岛上的人。
他就是中国最孤独的大使——吴钟华。
在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甚至语言不通的境况下,他是如何跨越重重障碍创造中国外交奇迹的?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搜狐网】【百度百科】【网易号】(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挺身而出
吴钟华,父母说给他起这个名字的寓意是“钟情中华”,事实证明,他没有辜负家人对他的期望。
从毕业后就进入外交部工作,不论是在巴基斯坦、马尔代夫,还是在斐济、斯里兰卡,都留下了他工作的痕迹,可谓积累了不少外交经验。
1990年,我们国家需要巩固太平洋地区的外交,准备在基里巴斯设馆,时任斐济大使的吴钟华立马挺身而出,表明自己愿意去。
就这样,吴钟华临危受命只身前往基里巴斯担任临时代办。
这个任务有多难呢?首先环境就是大问题。
当时的基里巴斯被列为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整个国家由岛屿组成,说好听点还能称作“世外桃源”,但实际上相当于与世隔绝。
岛上没有什么文化活动,没有电视,甚至没有报纸。岛上居民的生活也可以说是很淳朴了,直接跟原始状态没啥差别。
吴钟华所去的首都塔拉瓦就是一座环礁岛,常年气温30摄氏度以上,潮湿闷热,还有很多蚊虫。
他在经历了10小时左右的长途跋涉到了塔拉瓦后,就隐隐察觉到此行的艰难,因为映入他眼帘的全然不像是一个国家首都该有的景象。
放眼望去只有零散的几辆车,房屋也很少,大多数居民的房子就是茅草屋。
当地人也不租给外国人房子,自己唯一的落脚处“大使馆”也只能是一间茅草屋,看上去还四面漏风,如果碰到下雨天,屋子里还有床板上全是水,整个房子不通水也不通电。
作为一国的大使馆肯定不能这么简陋,吴钟华决定好好改造一下。
于是刚到塔拉瓦的他就身兼数职,开始了建馆之旅。
自己要先去找材料,找完材料发现岛上没有工人,他只能自己上。
自己刷油漆,自己组装桌子椅子,自己装电报机,最后再搭建个升旗台,全都一手包办。
几天之后,大使馆终于开起来了,他又自己去印请柬,正式举行招待会。
没有厨师,吴钟华只能自己做一顿饭,把从斐济带来的罐头、二锅头全拿了出来招待。
就这样,大使馆算是建立起来了,但更多的问题接踵而至。
现代张骞
吴钟华意识到自己在当地语言不通,他便开始学习基里巴斯语,每日从早到晚,学习了三个月可以勉强与当地居民进行对话。
当地居民都惊叹这个中国人学得真快。
在解决语言问题的同时,他发现岛上物资奇缺,许多肉制品甚至猪肉都没有,平时只能靠海里的鱼虾维持生活,蔬菜在岛上也成了奢侈品。
想“改善”生活的吴钟华只能自己去挖野菜,甚至开始研究哪种可以炒菜、哪种煮汤更好吃。
但这些生活上的艰难困苦都比不上这里的极端孤独,自己是这个岛上唯一的中国人,在到这里的半年内没说过一句中国话,理发都是自己理。
幸运的是,一次他外出在路上碰到一直小黄狗,吴钟华瞧着它无精打采的给它点吃的,小黄狗就赖着不走了。
吴钟华便给它取名为“金娃”,并带它回了家,从此以后他出门也有了伴儿,就这样一人一狗开启了驻外生活。
这只小金娃给他帮了不少忙,不仅能帮他排忧解闷儿,还能帮他识别危险。
一天他又从外面带点野菜回来准备炒来吃,自己刚吃一点发现金娃把吃的野菜全吐了,这才引起吴钟华的注意,发现自己误食了某种苦叶。
从此以后,金娃就多了一项任务,帮忙识别野菜是否能吃。
就在使馆刚建立不久,生活渐渐步入正轨时,意外又来临了。
施工队意外发现一枚二战期间留下的未引爆的炸弹,整个小岛都进入了紧急状态,吴钟华不得不换个地方重建大使馆。
一切又要从头再来,从桌子椅子到铁丝网,全靠自己重新拼装,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这次有金娃陪他。
驻斐济大使徐明远曾说,吴钟华是个“拼命三郎”。的确,在基里巴斯,吴钟华一个人要干好几个人的活。
所有的对外活动都需要吴钟华一人对接,联系,甚至宴请别人的时候,还要自己打请帖,自己烧菜宴。
有一次身体终于撑不住累倒了,他也不曾提出什么要求,只把电话拉到自己床边对大使说,希望生病的几天里,每日下午四点左右给他打一次电话。
最终只躺了4天就坚持工作,他说,“虽然这里只有我一人,但代表的却是整个国家。”
鲁滨逊式外交
在极力融入当地环境的过程中,吴钟华也没忘了此行的目的,每天早早起来先把五星红旗升起来。
为了顺利完成使命,他开始想办法结交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人员。
首先就要制造见面机会,于是吴钟华拿出咱们的中华料理,开始精炼厨艺烧菜宴请他们。
每次他都要抓住宴席上的那点时间向他们介绍中国,增进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慢慢地,他与当地官员甚至总统的关系处的非常好。
后来总统塔巴依经常邀请他到首都之外的其他小岛居住,并把他介绍给当地人。
不仅与当地官员真诚地交朋友,吴钟华与当地居民更是打成一片。
他会时常跑进当地的一些村子里,不仅会加入他们的活动,偶尔自己牵头到一些村子里举办活动。
在与他们载歌载舞的过程中,吴钟华成功让基里巴斯人记住了自己国家来了个友好的中国人,每次从村子里离开,全村人都会特地送行。
除此之外,基里巴斯医疗条件落后,吴钟华就拿出自己的中药为当地官员和居民治病,大家亲切地称他“中国医生”,当地人还都是赤脚,这真仿佛是“赤脚医生”和“赤脚病人”。
用后来外交部常秘的话说,在首都塔拉瓦岛上,没有一个人不认识吴先生,没人不知道吴先生是怎样工作的。
即使在岛上过着鲁滨逊式的日子,吴钟华也将任务圆满完成了。
1992年8月,在岛上待了近三年的他终于要回国了。
临行前,总统塔巴依特意带来所有官员、朋友出席吴钟华的离任招待会。吴钟华在那时感受到中国人一种特有的情感——苦恋。
他说,再苦再累也舍不得离开为祖国亲手创建的外交阵地。离别的当天,他最后一次升起大使馆的红旗,久久注视不愿离去。
吴钟华的这三年被誉为传奇外交,至今还能在档案馆中查到他的工作报告。
在很多人都以为外交官光鲜亮丽时,不曾想到还会有这么一位远在岛国的外交官苦苦坚守。
结语
后来,吴钟华选择加入了外交史学会,在退休后写了一本书《外交官看世界:南太不了情》,记录了在塔拉瓦的驻外生活。
用他的话说,他对南太真是“不了情”。
书中全然不提岛上的艰苦生活,读者在这本书中只能听到那里传来的海风,儿童欢快的笑声,只能看到金娃欢快地围着院子跑来跑去,看到一抹悠悠的红色国旗始终迎风飘扬!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信息源自:【搜狐网】【百度百科】【网易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