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天,中国男足不同年龄段球队在国际赛场踢得让人心里发虚,U22在U23亚洲杯预选赛首轮2比1小胜东帝汶,U17又在与缅甸的比赛中1比0艰难收场,这样的比分和过程一出,网络上立刻炸开了锅,不是说谁想对喷,而是大家都在追问一句,怎么会变成这样。
先看U22的比赛,中国对手是整体实力都算末流的东帝汶,7年前的亚运会,中国队可是6比0轻松拿下的,所以这次很多球迷预期中至少也是大比分屠杀,可现实是上半场拜合拉木和王钰栋的进球让中国队带着2比0领先进入中场休息,下半场一开始东帝汶就由队长追回一球,随后中国队被压得相当被动,全场喊着要“锁定胜局的声音最终只能尴尬收尾,一场该轻松拿下的比赛踢得战战兢兢。
然后是U17打缅甸,这场原本可以作为挽回心情的机会,却也踢得磕磕绊绊,最终仅凭借一粒进球带走胜利,别人看新闻标题可能觉得1比0还赢了,可真要是看球员们在场上的慌乱和失误,很难说这场球到底给谁增加了信心,说白了,面对东南亚球队,中国队已经没有昔日碾压的气势了。
问题来了,这些小比分胜利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后备力量正在掉队,换句话说,当我们觉得年轻队伍还能撑起未来时,却发现他们连东帝汶缅甸这种档次的对手都踢得紧张兮兮,那未来遇到日韩澳伊这些亚洲强队,还能剩多少底气。
此情此景,让人自然想起范志毅的名言,早在2015年,中国队1比5输给泰国后,他在媒体上怒斥要是再不警醒,迟早还得输给越南和缅甸,结果这些年,越南已经实现了真刀真枪的胜利,中国男足世预赛上1比3客场输得毫无脾气,现在U17对缅甸小胜,舆论立刻把老范那句预言搬出来,球迷调侃“说不定下一步就真成真。
其实回到比赛本身,U22这拨被称作“史上最强的队伍,从阵容纸面上看确实有几位在中超露脸的球员,按理说该有更稳定的传控和进攻选择,可从下半场的局面来看,心理上的慌乱、节奏上的乱套比技术动作更要命,越到比赛尾声越是心虚,甚至让人感觉是被东帝汶牵着鼻子走。
而U17这帮小孩,客观说技术细腻度并不差,个人能力比前辈年代还算有所提升,但整体作战的成熟度不足,拿球失误后的反抢松懈,传球线路单一,遇到缅甸密集防守就完全打不开局面,这些细节累积到最后,就注定只能靠运气式的进球勉强过关。
这背后折射出的不是一场两场比赛的问题,而是中国足球长期以来在青训和战术体系上的停滞,别的国家抓基础,升级打法,我们却还在原地绕圈,说得直白点,当球迷都能预判场面走势的时候,教练和球员们怎么就拿不出解决办法。
当然也不能全盘否认,这些年轻球员依旧有潜力,个别球员展现出了不错的个人爆点,只不过个体光芒无法覆盖整体缺陷,足球毕竟是团队运动,只靠零星灵光一现撑不起整条战线,球迷要的是看到稳定的进步,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用“还年轻的理由来安慰。
所以当我们看到2比1和1比0这样的比分时,与其说是胜利,更像是一次提醒,中国足球不再拥有面对东南亚对手的心理优势,而接下来要不要出现更加尴尬的结果,就看是否真有勇气去解决核心问题,不然范志毅当年的话,还真会一一应验。
总结一句,赢球但赢得难堪,比输球更让人难受,因为它直白地戳穿了底子薄的现实,中国男足需要的不是口号,而是能在场上拿到压倒性的主动权,否则每一场小胜,都是为下一次大考埋下伏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