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白露”不仅仅代表着一种茶,更串联起自汉唐至今的文化记忆。
作者 | 陈璞
题图 | 好山好水出好茶
西山远影含白露,手捻茶香飘千年。近日,由中国好礼产业促进中心发布的《中国好礼产业促进计划2025—2026年度推荐企业及产品名录》中,西山白露茶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卓越品质,成功进入“中国好礼”名录。
在南昌市西北郊的梅岭——古称“西山”的灵秀之地,群山连绵、丘陵起伏,茂密的植被与特殊的地貌将东南暖湿气流拦截,化作终年缭绕的缥缈云雾。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品质卓越的上好茶树,也催生出源远流长、技艺精湛的制茶传统,从而造就了一杯传世香茗——西山白露茶。
露从今夜白,秋风至此凉。今日正值白露时节,白露时节饮白露,甘润绵长清香久。
“西山积翠”梅岭。
千年一叶,茶香传古今
江西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原产地之一,产茶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茶在这里不只是一种饮品,更是一段流淌在岁月长河中的文明史诗,是赣鄱大地农耕智慧与文化积淀的鲜活见证。唐朝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便有对洪州(今南昌)茶的记载,两宋时期,江西茶叶被列为重要贡品,凭借优良品质名扬天下。
坐落于南昌西郊的梅岭,自古就是江西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这里山高雾重,漫射光多,昼夜温差显著,有利于茶树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的积累,是名副其实的“高山出好茶”的理想之境。
西山白露茶,正是这片灵山秀水所孕育出的茶中瑰宝。“早在西汉时期,西山地区就有了种茶、制茶活动,历经长期探索与发展,制茶技艺在唐代逐渐定型,并最终将西山白露茶打造成了朝廷贡茶。”南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山白露茶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江西萧坛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卫华介绍,经独特工艺培育,西山白露茶外形条索亮丽,叶底完整、汤色清亮,品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深受群众喜爱。
“西山白露”不仅仅代表着一种茶,更串联起自汉唐至今的文化记忆。从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汉代茶具,可窥见此地悠久的饮茶之风;至唐代,产自西山萧峰一带的“洪州白露”被列为贡茶,被誉为“绝品”,香溢朝野。
千年以来,西山茶延续美誉,成为文人雅士诗词唱和中的清趣所在,西山白露茶始终以一味清醇,讲述着豫章古城的山水故事与文化传承。
南昌市湾里管理局洗药湖管理处茶园。
风土育茶,灵山出珍品
“西山白露”茶的主产区位于南昌梅岭(古称西山),海拔约800米,常年云雾缭绕,盛夏平均气温仅20℃左右,昼夜温差显著。
每年清明节前后,茶农将采摘后的鲜叶摊放至通风环境,使其散发水分,待鲜叶尖失去光泽,叶脉呈透明状态时,立刻进行杀青,等叶色由翠绿变为暗绿色,梗折而不断,手搓成形,无焦边和红梗红叶即可。
李细桃是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山白露(萧坛云雾)制茶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从18岁嫁到湾里开始,她便与茶结缘,至今已逾五十年。她亲眼见证过茶农挑扁担叫卖、勉强糊口的岁月,也经历过年轻人外出打工、技艺濒危的困境。
“手工制茶,茶不离锅,手不离茶。”她边说边将手探入300℃的铁锅,快速翻搅鲜叶。杀青、揉捻、再杀青、再揉捻……每一步都靠经验与手感把握火候。“一晚上最多做四斤茶,手都是烫痕和老茧——但有些味道,机器永远代替不了。”
经历千年的锤炼与发展,西山白露茶制作技艺如今已形成从鲜叶、摊青、杀青、揉捻、理条、包装,再到入库冷藏、割末装箱、干燥提香的独特工序。
为确保技艺不失传,她退休后全力投入传承:举办炒茶大赛、开展培训课程、建立高校实习基地,至今已培养徒弟120余人。她常说:“茶是有生命的,你要对它用心,它才会回馈给你香气。”
“西山白露(萧坛云雾)制茶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李细桃正在制茶。
产业共富,香茗润万家
十多年前,村民李梅香还只会采“嫩茶”,不懂标准,也制不出好茶。在李细桃指导下,她学会了按“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标准采摘和传统制艺。如今,她不仅自家种茶,采茶季还可通过采野茶、为合作社采茶,日赚一二百元,“一年光采茶就能多出五六万元收入”。
2007年,李细桃牵头成立茶叶生产合作社,2011年发展为南昌市湾里管理局茶叶行业协会,2013年又创立江西萧坛旺实业有限公司。第四代传承人胡卫华接过重任,推动建立“合作社+公司+家庭农场+农户+基地+互联网”的产销模式,目前已带动263户社员、百余家茶农共同发展。
公司建设茶叶基地近5000亩,年产量达12000斤,年产值约1100万元。采茶旺季,每日聘用采茶工超百人,年增收最高可达万元。此外,公司还引入清洁化生产线,在延续传统工艺的同时提升产能和品质,推出“西山白露”“萧坛云雾”系列品牌,其中“西山白露”已认证为“赣鄱正品”,走出江西、走向全国。
如今,靠山吃山有了新含义。湾里管理局依托7750亩茶园、年38吨干茶产量和3600万元茶产业基础,推动茶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游客可体验采茶、手工制茶、品茶课程,还可驻足非遗工坊,感受古法炒制的魅力。梅岭的茶山不再只是生产基地,更成为弘扬赣茶文化、展现乡土风貌的窗口。
“老技艺不能只放在博物馆,要让它活在田间地头,飘香世界,变成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好日子。”李细桃望着满山翠色,满是欣慰。
从唐贡宋名,到如今非遗传承、产业共富,“西山白露”早已超越物质的茶本身,成为江西茶文化的一张金名片。它凝聚着世代茶人的坚守与智慧,也沏出一杯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活力的醇香之茶。
白露再至,茶香如故。这片绿叶,仍在继续它的千年之旅。
来源:当代江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