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们原是爱嘲笑的。见着谁在泥里爬,不伸手拉一把也罢,还要站在岸上扔石头,啐唾沫,仿佛这样就能垫高自己的脚,显得比人强些。他们嘲笑辛芷蕾的 “野心”—— 一个没背景的演员,想红,想拿奖,在他们眼里就是 “不自量力”;他们嘲笑她的 “不完美”—— 长相不够甜美,性格不够温顺,说话不够圆滑,都能成为笑柄。可他们忘了,自己也不过是在生活里挣扎的人,却偏要把仅剩的力气,用来踩别人一脚。
如今辛芷蕾拿奖了,那些曾经嘲笑她的人,倒换了一副面孔。有人说 “我早知道她能成”,有人说 “她的演技我一直认可”,还有人翻出旧照,说 “当年就觉得她有气质”。这嘴脸变得比翻书还快,像极了鲁迅笔下的看客 —— 阿 Q 挨打的时候,他们围着起哄;阿 Q 要革命了,他们又凑上去巴结。世间的冷暖,原是在这 “嘲笑” 与 “喝彩” 的转换里,看得最明白。
辛芷蕾说出那句 “我曾遭受许多嘲笑”,不是卖惨,是戳破了那层虚伪的窗户纸。她没说那些嘲笑有多痛,也没说自己有多难,只轻轻一句,便让那些曾经的看客无所遁形。就像有人在暗夜里被人泼了冷水,如今站在阳光下,不是要报复,只是告诉大家:“瞧,我曾淋过雨。” 这话里没有恨,却有力量 —— 是从泥里爬起来,拍掉身上的土,还能往前走的力量。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受过嘲笑。学生时代被嘲笑 “笨”,工作后被嘲笑 “穷”,追求梦想时被嘲笑 “傻”。那些嘲笑像小石子,有的被我们踢开了,有的却埋在心里,成了疙瘩。辛芷蕾的话,像是给了那些埋着疙瘩的人一点安慰:“你看,连拿奖的人都受过嘲笑,你那点痛,不算什么。” 但更重要的是,她让我们看见,嘲笑不是终点,被嘲笑过的人,照样能站在自己想要的舞台上。
茶馆里的议论还在继续,有人说 “辛芷蕾够刚”,有人说 “这奖来得不容易”。烟味和茶味混在一起,又绕成了一团雾。我看着报纸上的辛芷蕾,她握着奖杯,眼神亮得很,不像受过嘲笑的样子,倒像把那些嘲笑,都化成了眼里的光。或许,这就是对嘲笑最好的反击 —— 不是骂回去,不是记恨,而是活得比他们预期的好,好到让他们再也笑不出来。
夜渐深,茶馆的灯灭了,报贩子收拾起摊子,报纸上的字迹在暮色里模糊。可那句 “我曾遭受许多嘲笑”,却像落在心里的一颗种子,或许哪天,就能开出花来。愿那些曾被嘲笑的人,都能像辛芷蕾一样,在自己的路上,走得坚定,走得漂亮,直到把嘲笑,都远远甩在身后。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