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2 日,香港一名休班警察接到家人 "遭遇车祸" 的紧急消息,匆忙请假前往广西。谁也没想到,这条看似寻常的探亲之路,竟会通向柬埔寨的电诈园区。直到 9 月 4 日,这位历经惊魂 13 天的警察才终于踏回香港土地,随即递交了辞职信。这场牵动人心的跨国救援,撕开了东南亚电诈产业的冰山一角。
一、温情陷阱:从紧急求助到人间蒸发
"家人在广西车祸重伤,急需手术费。" 这条带着哭腔的语音留言,让拥有多年刑侦经验的休班警察也乱了方寸。按照对方要求,他未向同事透露详情,独自前往广西约定地点汇合,随后便失去了所有联系。
香港警方迅速启动寻人机制,通过跨境协作追踪发现,当事人的手机信号最后出现在中缅边境,随后辗转进入柬埔寨境内。更令人心惊的是,所谓的 "车祸证明" 经核实纯属伪造,这根本不是意外,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绑架圈套。
"受害者往往具备一定反侦察意识,但诈骗分子正是利用了亲情紧急情况下的判断力下降。" 香港警务处处长周一鸣在事后记者会上指出,这类新型诈骗专门针对注重家庭观念的群体,通过伪造医院单据、合成求救录音等手段突破心理防线。
二、绝地求生:警队训练如何帮他逃出生天
在柬埔寨某电诈园区的高墙内,这位警察发现自己身陷的正是新闻中常报道的 "KK 园区" 式地狱 —— 荷枪实弹的守卫、铁丝网环绕的厂房、每天 18 小时的诈骗工作指标。据获救者回忆,园区内如同集中营,完不成任务就会遭受电击、殴打,甚至被转卖至其他园区。
凭借多年警务训练积累的观察力,他悄悄记录园区换岗规律,留意监控盲区,并利用送餐间隙收集碎片信息。在一次暴雨夜的混乱中,他趁守卫疏忽翻墙逃脱,躲进附近丛林后,用藏起来的备用手机拨通了国际求救电话。
这场逃亡堪称教科书式自救,但并非人人都有如此幸运。香港保安局最新数据显示,自 2024 年至今,已有 29 名港人在东南亚国家遭遇类似禁锢,尽管 26 人成功返港,但仍有 1 人下落不明。保安局局长邓炳强透露,部分个案中家属支付了高达 23 万港元赎金,却未必能换回亲人自由。
三、跨国救援:72 小时极速联动
接到求救信号后,一场跨越三国的救援行动立即展开:香港入境事务处核查出入境记录锁定位置,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紧急照会柬埔寨外交部门,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协调当地军警实施定点搜救。这种 "特区政府 + 中央驻外机构" 的联动模式,正是近年来解救被拐港人的标准操作流程。
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透露,东南亚电诈园区多位于 "三不管" 边境地带,像柬埔寨与泰国交界区域就聚集着数十个类似园区,内部形成 "绑架 - 奴役 - 转卖" 的黑色产业链。此次能成功营救,得益于当事人清晰报出的地理特征和香港警方快速启动的 "快捷响应机制"。
四、警世钟:防骗专家的三大保命建议
事件曝光后,香港警队立即更新防骗指南。结合此案特点,防骗专家给出关键提醒:
紧急情况三重验证法则:收到亲友求助信息,务必通过至少两种独立渠道核实(如拨打原号码、联系共同亲友),绝不轻信单一信息源。警方特别指出,公检法和医疗机构绝不会通过社交软件要求转账。
跨境出行四必做:告知亲友行程细节、保存中国驻外使领馆联系方式、开启手机定位共享、拒绝前往陌生边境区域。香港特区政府已将东南亚多个地区列为红色旅游警示区。
遭遇禁锢五步骤:保持冷静不反抗、默默观察记录环境、寻找机会联系 12308 外交部热线、留存证据待获救后提交、返回后立即报警并接受心理干预。
周一鸣处长在记者会上强调:"即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警务人员也会受骗,这提醒我们诈骗手法不断升级。全民防骗意识的提升,比任何救援都更重要。" 这位有着近 30 年刑侦经验的警务处长,正推动将此类案例纳入警队培训课程,并计划与东南亚警方建立更紧密的反诈协作机制。
这场惊魂 13 天的经历,让一位经验丰富的警察毅然告别警队,却也为千万市民敲响了警钟。当 "紧急求助" 的电话打来时,多一分迟疑,少一分轻信,或许就能避免一场万劫不复的灾难。记住,真正的亲情不会害怕核实,而任何紧急情况都不该拒绝通过官方渠道确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