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好像有点懂了"迢迢千里梦,不肯到人间"的意思。联系破山祖师的经历,如果得到了内触妙乐,怎么肯到人间呢?
1946年10月重阳日,南怀瑾先生在川东大竹县文昌阁桂香殿主持第一次禅七,说:作佛称王儿戏也,寻僧携杖破山头。几回行过娑婆界,桂殿秋高且一留。破山禅师便是大竹县人。
最近看到一段话,很有意思:
“正法一千年。前五百年,解脱为正宗;禅定为兼修。
后五百年。禅定为正宗。多闻为兼修。
像法一千年。前五百年。多闻为正宗。福德为兼修。
后五百年。福德为正宗。斗诤兼修
末法一万年。斗诤为正宗。懈怠为兼修”。
为什么会如此呢?是因为名。
名利名利,有名便有利,名在利前,好多人没有毁在利上,毁在名上。
最新一集的《凡人修仙传》也说了,人的名,树的影,很多事情靠名就能解决了。
但周老师的恩师汪济时常常告诫他:“人怕出名猪怕壮”,意思是一个人有名了,想攀龙附凤的人就来了,想利用你名望达成自己目的的人也来了……就好像猪壮了难逃一刀,人一旦被名困住,想在生命的层次,艺术的修养上更进一步,那却是万万不能了。
名是“天爵”。世间的地位是可以争抢、买卖的,
终南捷径可走、夫人路线也不错,实在不行还可以当面首,
把英宗坑惨了的那个太监王某某的路线也算另辟蹊径,
很多在当世有大名的人,死了之后身名俱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够流芳百世……
这就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但这是要付出代价的,可能穷困潦倒一生,可能终身不为人所理解……这条路是很难走的。
那些不得志于当世的天才,正是在孤独当中令自己的艺术、作品拥有了跨越时空的生命力,因为无意也没有取悦、迎合当世之人的条件和动机,一切回归本真,先感动了自我,自然也能感动后世千千万万的人,这就是南先生说的,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谈及末法和万年之后的人类命运和前途,很多人很悲观,但最近看到一个猛人南岳思大禅师的《立誓愿文》,你说法要灭,我偏要发愿住持佛法……日光菩萨在人寿五十岁的五浊恶世成正觉,照亮天下,入末法九千八百年后,月光菩萨出震旦国,说法大度众生,最黑暗的时候,还是有月光……连月光都没有的时候,还有核聚变光、手电筒光……
即便到了人寿十岁的时候,还是有人在引导、教化众生,让他们不参加到相互残杀中去,躲入山林,避过大劫。然后不停教化众生,直到文明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是弥勒出世。这便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大乘精神。(卅川)
编辑:陈希
编审:陈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