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九三阅兵这场全球瞩目的大幕刚刚落下,外界还在揣测中国的战略信号,普京已经在北京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三大“礼物”。但就在他意气风发准备结束访华行程时,却因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的一个问题,现场气氛突变,普京罕见地展现了自己的不悦。这一细节,恰恰折射出当前俄中朝三边格局下,权力、利益、信任、疑虑乃至国际压力的多重交错。
9月3日下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里,朝鲜领导人和普京的会晤持续了90分钟。朝中社的官方措辞用上了“始终友好”——这种表述在朝鲜的外交辞典里,几乎就是盟友级的最高礼遇。朝俄高层代表团倾巢出动,拉夫罗夫、别洛乌索夫、科兹洛夫、乌沙科夫等一众核心人物到场,规格非同一般。朝鲜领导人不仅高调合影,还当面表态“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俄罗斯,视为兄弟之间的义务”。而普京也不吝溢美之词,提到“信赖关系、同盟关系”,感谢朝鲜在历史上一系列“关键时刻”对俄罗斯的支持。
这种高规格互信,不只是外交辞令,更直接映射到俄乌战场的兵力与物资补给。朝鲜领导人明确“愿倾尽一切帮助俄罗斯”,配合普京“最大强援已经找好了”的表态,实际上等于宣告朝鲜在俄乌冲突中将扮演实质性角色。外界普遍认为,朝鲜能为俄军提供的东西绝不是象征意义上的“口号支援”,而是弹药、装备、工程兵、电子战等一整套体系性的支援能力。俄军最近在前线弹药消耗极大,西方迟迟未能形成压倒性供应,而朝鲜工业体系对俄军补给的补位,正好弥补了最关键的短板。这种“兄弟义务”的承诺,等同于给了普京背水一战的胆气。
但普京这趟中国之行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中国这次阅兵本身就是一场国际多边外交秀。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两国首脑同场出席,哪怕彼此积怨甚深,却依然给中国面子。普京在北京的几天里,与伊朗、土耳其等多国领导人密集会谈。对于已被西方主流集团半封锁的俄罗斯,这样的外交舞台并不多见。中国给了普京一个可以与“非西方世界”大范围对话、结盟的平台。这种“朋友圈”扩容,对当前俄罗斯的地缘安全、经济突破、战略纵深意义极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俄朝会谈后不久,普京带着三个副总理、十几个部长与中国方面展开全方位磋商。中俄关系的紧密度远超外界预期。能源、基础设施、高科技、金融、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意向几乎涵盖了两国经济所有关键环节。普京此行的第三大收获,正是与中国达成了大量新的合作协议,为俄罗斯在欧美围堵下保住了“经济大后方”。
但就在普京准备离开中国、召开访华成果记者会时,意外发生了。俄罗斯本土媒体interfax的记者现场抛出关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问题:中俄如果签下该协议,是否可以消除外界对两国关系的种种猜测?现场气氛骤然变冷。普京罕见地直言:“我甚至不明白你在说什么!我现在的工作非常忙,我正在尽量不被你说的这些猜测以及谣言所影响!”只要稍有外交常识的人都明白,这样的反应其实不是针对记者个人,而是对外界不断炒作中俄之间“不确定性”的一种强烈不耐。
“西伯利亚力量2号”本质上是中俄之间最敏感、最复杂的能源合作大单。俄罗斯希望拿下中国市场的长期气源协议,蒙古国作为过境国也急切想吃上发展红利。但中国在能源安全、价格、路线、地缘等多重因素上有自己的战略考量。中俄已为此事反复沟通超过一年,路线选择、利益分配、国际风险评估一个都不能少。中国不会为了所谓“外界的猜测”草率拍板,这种大项目必须优先考虑本国利益。普京当然明白这一点,也不想让外界用“协议未达成”来挑拨两国关系,这才有了那句“不明白你在说什么”的冷淡回应。
中俄关系在过去一年里逆势上扬。哪怕在最棘手的能源项目上,双方都保持着高层次沟通和务实推进。更不用说,普京此行已经在朝鲜收获了“兄弟义务”,在中国拿下了实打实的合作清单。欧美“跳脚”也好,特朗普“愤怒”也罢,西方对中俄朝伊等国“改变全球秩序”的指控,不过是自身焦虑的映射。
在朝鲜半岛,中朝俄格局的变动也在加速。九三阅兵期间,韩国特使禹元植和朝鲜领导人短暂握手,被韩媒炒作成“外交突破”。其实朝鲜领导人全程冷淡,根本没有实质性善意。朝鲜早就把韩国视为美国的“前沿基地”,对李在明政府毫无信任。阳光政策年代已成历史,朝鲜的战略重心彻底东移,外交上更是坚定站队中俄。这次朝鲜领导人和普京90分钟的高规格会谈,朝鲜直接承诺“全力帮助俄罗斯”,这份“兄弟友谊”是韩国求不来的,也是美国最不愿看到的。
这场在北京上演的“大三角外交”,不仅拉近了俄罗斯与朝鲜的距离,也让中国在东北亚和全球舞台上的战略资源更为充足。西方只能通过放大“西伯利亚力量2号”等议题来挑拨中俄,但面对实际利益和现实压力,这些噪音根本无法动摇三国战略协作的主轴。普京此行之后,俄方会面临更大西方压力。不管是欧盟外长公开叫板,还是特朗普在华盛顿气急败坏地“断交”,都说明俄罗斯的外交突围已经触及西方底线。
可以预见,接下来俄中朝三边合作会继续深化。朝鲜会不断为俄罗斯提供“实物支援”,俄罗斯会用外交和能源资源回馈朝鲜,而中国则以平台和市场为三国战略协作赋能。西方的压力只会让这股力量愈发团结。中俄在能源合作上的谨慎和理性,恰恰是三边关系长久稳定的保障。普京的“冷脸”背后,是对战略复杂性的清醒认知,更是对外界干扰的有力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