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户县人都知道:县城南有个三球仪;特别是余下镇的人,进城都要从那里过。
这个三球仪是1989年户县县委、户县人民政府立的,也有几十年了。其实“三球仪”正式名字叫做“永攀科学高峰”雕塑,但是户县人觉得还是叫“三球仪”形象生动。
确实如此。
“三球”就是太阳、地球、月亮三个“球”,“三球仪”就是反映这三个球运行轨迹的仪器。
发明者就是咱户县乡党张俊德,他1923年生于余下镇张家堡,初中毕业后在户县终南小学(现鄠邑区柿园小学)教书。
张俊德小时爱听牛郎织女故事,长大爱研究天文,受东汉张衡制造地动仪启发,想制作一个天文仪器。
一个初中毕业的学生制作天文仪器,困难可想而知,但是张俊德知难而上,在做出第一个模型后受到西北军政委员会、国家教育部、国家文化部、全国教育工会的嘉奖。
这也给他带来荣誉,他列席了195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1953年又被指派为中国教师代表团团员出席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教师代表大会。
在巨大荣誉激励下,张俊德不断改进缺点,终于研制出新的“五四式”月地运行仪。新仪器安装了三个球,分别代表太阳、地球、月亮,运用机械传动,使地球绕中央的仪器太阳转动时月球也绕地球转动。
仪器中间的太阳以灯泡代替,照亮地球、月亮;地球倾斜地在轨道上绕太阳转动,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和月球绕地球的轨道相交成一个角度,就可以演示日食、月食、月亮的盈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的直射和斜射、昼夜和四季的交替等天文现象。
“月地运行仪”推广使用后,收到热烈的反响,张俊德后来创制的风雨实验器也受到热烈的欢迎。
张俊德被有关部门重视,1952年他调动到南京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仪器组工作。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我国现代天文仪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进口的几台天文望远镜修复也要请外国专家。
这都激发了张俊德决不服输的个性,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1955年将中国第一台天文望远镜磨制成功。
之后当时国内最大的光学望远镜、我国第一架太阳望远镜的抛物面主镜,都有张俊德的参与。
张俊德1977年去世,1989年户县县委、户县人民政府、户县政协决定在户县南环十字建立“永攀科学高峰”雕塑(即“三球仪”雕塑),让张老追求科学、不懈探索的精神激励画乡儿女勤奋学习,永攀科学高峰。
多年前我从这个雕塑旁边过的时候,不少人都知道这个“三球仪”的故事,户县的朋友也是讲得绘声绘色,但是这几年很多人都不知道了,把这当做一个普通的城市雕塑。
说实话,这些年城区发展,城市雕塑建的不少,城市雕塑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地方文化传统的弘扬作用很大,但是很多地方的雕塑和本地没有什么关系,大同小异,甚至很多雕塑都是雷同的。
能代表本城文化的雕塑,才是城市最好的雕塑,今天写这篇文章,也是心有所感,希望城市雕塑中能把本土人文文化反映出来。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