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锦赛1/8决赛对阵法国队,22岁的庄宇珊交出20扣3中、5次失误被拦的成绩单,扣球成功率仅15%,效率低至-10%——这样一场堪称“灾难级”的表现,让这位本该被寄予厚望的女排新星,瞬间陷入舆论漩涡。有人说她身高不足,在国际排坛高大化浪潮里难有出路,教练组让她打主力是决策失误;也有人觉得一场球说明不了什么,她的全面性在国内年轻主攻里少见,未来可期。争议声中,一个问题始终绕不开:庄宇珊真的不配留在国家队主力阵容吗?
这场对阵法国的比赛,确实成了庄宇珊争议的导火索。作为球队主要进攻点,她的扣球要么被拦,要么偏出,几次关键球处理也显得犹豫,和之前比赛里的表现判若两人。看台上的球迷忍不住叹气,社交媒体上更是骂声一片,“矮个子主攻就是不行”“上限就到这了”的声音越来越多。大家盯着那20扣3中的数据,仿佛忘了她在此前的世锦赛小组赛里,还是队内得分最多的球员,拦网得分在边攻手里也排在第一位。
反对庄宇珊打主力的人,理由很直接:现在国际女排都在往“高大化”发展,主攻手身高普遍超过1米9,而庄宇珊的身高在同位置里并不占优,面对高拦网自然吃力。加上那场比赛暴露的进攻稳定性问题,不少人觉得她很难达到朱婷、李盈莹那样的高度,不如趁早换更有潜力的高大主攻。
可支持她的球迷也有自己的道理。他们翻出庄宇珊的比赛数据——世联赛期间,她的得分仅次于吴梦洁,后排六轮一传接得稳,小球串联也细腻,这些都是现在中国女排急需的能力。要知道,中国女排这些年一直在找靠谱的保障型主攻,之前的王云璐虽然有六轮一传能力,但进攻端漏洞太明显,始终没能让人满意。往前数,也就惠若琪、张常宁能称得上优秀的保障型主攻,庄宇珊的出现,刚好补上了这个缺口。
很少有人注意到,那场输给法国的比赛,不止庄宇珊状态低迷。吴梦洁的扣球成功率也没超过30%,龚翔宇的进攻也频频受阻,整支球队的进攻节奏都被打乱了。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一个22岁的年轻球员身上,更何况这是她第一次以主力身份参加世锦赛这样的大赛。去年巴黎奥运会,她还只是个拿着P卡的替补,连上场机会都没有;今年第一次站在主力位置上,能交出世锦赛队内得分第一的成绩单,已经超出不少人的预期。
再说,国际排坛也不是只有“高个子才能赢球”。巴西女排的加比身高也不算突出,却能成为球队核心,靠的就是全面的技术和稳定的发挥。庄宇珊的风格和加比有些相似,虽然进攻力量和高度不如顶级主攻,但她的一传、拦网和防守能为球队撑起后排,让李盈莹等进攻型主攻更放心地在前排得分。这种“互补性”,比单纯的身高优势更重要。
当然,庄宇珊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进攻手段不够多样,遇到高拦网时容易慌,关键球处理也需要更果断。但这些问题,不是“该不该打主力”的理由,而是“如何更好地成长”的方向。教练组既然选择让她担任主力,就是看中了她的全面性和潜力,给她时间打磨技术,比一棍子打死更有意义。
中国女排现在正处于新老交替的阶段,既需要李盈莹这样的进攻核心,也需要庄宇珊这样的保障型主攻。一场比赛的失误不该否定她的全部价值,毕竟22岁的年纪,还有足够的时间去进步。
你觉得,该给庄宇珊更多机会证明自己,还是应该换成其他主攻手?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