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芒来小姐 编辑:厘米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最近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综艺片段:
韩国女演员韩佳人被主持人问:“什么时候觉得和丈夫合得来?”
她回答:“我和丈夫从头到尾都不一样,吃饭都得分开吃,唯独说别人坏话时特别合拍。”
她抱怨某人有点奇怪,丈夫会帮腔:“那人就是个神经病!”
她说某人 1 个不好,丈夫会说 10 个甚至 100 个不好;
新婚时,他们会通宵说别人坏话,常常说到三、四点才睡着。
有趣的是,这对经历、三观、兴趣都迥异的夫妻,靠「说坏话很合拍」这点,共度了20年时光。
丈夫至今仍会亲昵地叫妻子小名“美美”,把财政大权交给她,两人还时不时“抛下”孩子们去看演唱会,享受二人世界。
为什么“一起说坏话”,对增进感情有这么积极的作用?
夫妻俩一起说坏话时,亲密关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图源:pexels
01
“说话”是一种
高级的情绪价值
韩佳人视频的评论区,网友对此很有共鸣:
“每次和老公说别人坏话,他热烈回应我的时候,我的坏心情一下子就变好了。”
“我老公人前高冷寡语,可谁知道我俩可以彻夜八卦……我俩像潜伏的狗仔,白天收集八卦,深夜分享,几十年幸福婚姻全靠分享八卦。”
还有个短视频:老公每天着急下班回家,就是为了回来说同事坏话。
视频中的老公穿着睡衣,激动地表达着,伴随着生动的肢体模仿,逗得老婆前仰后合。
只是看视频,都能体会到夫妻间的亲密感。
从这些和“坏话”相关的生活细节中,我们不难发现,互相讲坏话的过程,其实是在提供情绪价值:
认真听对方说话,不扫TA的兴;
做伴侣的嘴替,讲出TA 的心声;
坚决站在伴侣这边,共情伴侣……
图源:pexels
这个过程的重点,首先是“说话”,它关乎以下几个特质:
。自我暴露
指的是“把和自己有关的信息分享给他人。”
自我暴露是分等级的,通常情况下,我们更愿意向更亲密的人分享自己的隐私。
一项针对已婚夫妻的研究表明,较多的“自我暴露”有助于增加亲密感。
这些夫妻不但感情更融洽,身体也更健康,胆固醇、血压等指标比其他人下降更快。
通过“自我暴露”,触摸到彼此最真实的地方。
真诚的沟通也更可能发生。
。应答性
仅仅自我暴露是不够的,对方的回应同样重要。
前面的例子中,因为“说坏话”增进感情的关系,另一半都有很高的“应答性”。
即对伴侣所说的话表现出兴趣、关注和支持。
这是一种理解、确认和关心:
我看到你的感受,在意你的感受,然后再做出回应。
在高应答性的环境下,人会更多地自我表露,形成良性循环。
图源:pexels
。共情
心理咨询师meiya认为:感同身受是最好的共情。
有一个会共情的爱人,你会觉得自己被人好好爱着。
和伴侣一起讲坏话,会让彼此在婚姻、育儿、家事、激情等表层互动之外,多了一层对彼此感受的深层洞察,让感同身受的共情得以发生。
你觉得对方能接得住你的情绪,对方觉得能与你真诚沟通。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起讲坏话”的本质:
两人对一件事有了共同的情绪,并且可以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好好倾听,同时保持兴致盎然。
这个过程,包含了高度的互相共情、透明的深层感受、以及人类对“八卦”天然的喜爱之情。
既滋润了感情,又拉近了关系,还陶冶了身心。
图源:pexels
02
能讲坏话的伴侣
关系空间更大
可能会有人问,如果我就是一个不喜欢打听别人八卦的人,怎么办呢?
其实,这个过程的重点不在于“讲不讲坏话”,而在于这段关系“能不能”容纳一个人讲坏话。
一位女性朋友在民政局上班,每天都带了很多八卦回家,想和老公倾诉,可老公不爱听八卦。
其实她只是觉得有些事情很有趣,但老公一听到就会评价:“别听别人瞎说”、“你又在胡思乱想了”、“你想多了,你也有问题”……
听到老公的反应,她觉得对方没劲透了。
结婚才5年,她和老公已经无话可聊了。
有时老公主动找她聊天,刚起个头,她回忆起过去聊八卦时老公的反应,顿觉索然无趣:“跟老公聊还不如找闺蜜聊”。
图源:pexels
老公的态度,不仅仅是抗拒八卦,也是抗拒看见妻子最真实的心声。
对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来说,情绪感受不被看见的痛苦,往往比伪装自己的痛苦更大。
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在感情里,能否感到“我有被对方认可、接纳、肯定价值,我的存在是受到对方重视”。
不被允许一起讲坏话的伴侣,会感到自己在伴侣面前必须“端着”,进而感到一种被拒绝、推开、疏远的感受。
于是产生怀疑:维系这样的关系到底有何意义?
另一方面,不允许一起讲坏话的伴侣,也会因为过于关注保护真实想法,回避自我暴露。
而回避的根源,是默认关系空间里承受不了那么多“坏”。
比如,觉得讲坏话会让关系变糟、会让对方和自己变糟、会留下彼此伤害的诟病……
图源:pexels
然而,关系空间如同海绵,是需要持续吸收一些“坏”的。
可吸收的内容越多,关系空间越有容纳力。
比如,感情里不存在“言多必失”的限制,自由度更高。
我们可以在讲坏话中,尽情流露自己自私、傻气、孩子气的部分,并相信这部分能被对方稳稳接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此一来,我们就更清楚该如何跟伴侣相处。
心里有坏话时,不会因为不清楚该如何把坏的这部分表达出来,左右为难、思前想后、充满顾虑、疲惫内耗;
而是卸下粉饰伪装,坦然表露自我,在一个可以提供支持的关系空间里,不断迭代、重塑、改变。
不但“做自己”的自由得到满足,自我成长也在关系里得到支持。
当关系双方在一个足够广阔的关系空间里互相看见,便能诞生真正的“灵魂伴侣”。
图源:pexels
03
“坏话”发生
让关系流动起来
作为有坏话想讲的一方,我们怎么让“八卦”顺利发生呢?
一个建议是:比起试探和暗示,直接表达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反馈,更有利于对话。
比如,讲单位里有个同事特别讨厌,你对伴侣说:“你说 TA 是不是很坏?我想听到你说 TA 坏”;
讲自己遭遇了一个不公的待遇,“这件事对我太不公平了,我要你跟我站在一起!”
讲前段时间发生的倒霉事,“我不要听建议和分析,我就想听你说我做得没错!”
坏话本身没有多少价值。
可坏话背后藏着的情绪,是我们真正渴望得到看见的东西,它是有价值的,也值得被接受。
既然如此,不妨直接表达情绪需求。
图源:pexels
另一方面,直言不讳,也缓解了讲坏话时的羞耻感、回避感。
表达自己需求那一刻,我们会产生“在一起”的感觉,仿佛双方没有隔阂、紧密联结。
这种感觉会让人感到非常安心,蔓延到关系里,也会使我们更加信任彼此。
而作为倾听坏话的一方,尽量戒掉“防御性倾听(Defensive Listening)”。
防御性倾听是指:主动在内心设立屏障,通过扭曲信息,来警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比如,对方讲了个八卦,自动代入自己,仿佛对方通过八卦暗中指责自己。
听到另一半说“单位里某同事特别大男人主义”,便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内心冒出一个声音“她在胡说八道”,给到另一半的反馈也带有愤怒情绪。
而改善方式,就是尽量把自己从场景中抽离。
比如,想象自己与伴侣站在一个阵营,在对抗共同的“敌人”;
或者,关注伴侣信息中的客观现实,承认伴侣说的是对的;
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可以提炼复述伴侣说的内容,这能让对方感到“我的倾诉有被听见,我并不孤单”。
真正关系好的夫妻,都很会讲“坏话”。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沈奕斐建议:“夫妻每天说30分钟的爱情。”
我们可以在这30分钟里喋喋不休讲坏话,聊聊道听途说的八卦,也可以谈谈彼此的内心创伤。
这些卸下伪装、充满自我暴露的深度交流,是爱情发生的前提。
也是为爱情保驾护航的矛和盾。
所以,从现在起,和伴侣一起“讲讲坏话”吧!
“坏话”越多,不一定越幸福;
但有人愿意听你聊“坏话”,跟你聊“坏话”,那才叫真正的幸福!
心理爱好者考证/副业推荐
可从事心理行业,可增加额外收入
可成为有执业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人才
↓戳图,添加老师咨询↓
含1对1指导规划 + 课程体验
如果你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服务,可以考虑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这里有4.5万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可进行线上或线下咨询服务,他们专业、真诚,且已经准备好,识别下方二维码可预约咨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