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新增存款高达 9.22万亿元。
如果均摊到14亿人口,相当于人均增加存款6585元,折算下来,每个月每人多存了2195元。
结论很直接:大家越来越惜钱了。
经历过疫情和大环境变化后,多数人宁愿把钱放银行,也不敢乱投资。毕竟手里有存款,才有安全感。
不过,有银行员工却劝大家:“今明两年,不要随便存定期。”
理由有三点:①利率太低;②通胀侵蚀购买力;③流动性差。
听上去有道理,但仔细拆解,其实没那么绝对。我们来逐条分析。
一、存款利率越来越低
从2024年起,利率一路下滑。
以3年期定存为例:
之前利率:3.05%,10万存3年,利息年均3050元;
现在利率:1.8%,同样金额年均只有1800元;
降幅超过40%。
这也是很多银行员工劝大家别存定期的主要原因。
但问题是:低利率≠不存钱。
2024年,股民人均亏损高达14万,很多基金跌了20%-30%。和这些投资比,定存虽然利息少,但至少本金安全。
网友真实感受:“钱少赚点可以接受,赔光本金才是噩梦。”
二、通胀侵蚀购买力?错,其实是通缩
业内有人说:定期利率跑不赢通胀,放银行只能越存越亏。
听起来很吓人,但现实并非如此。
现在国内并不是通胀,而是通缩。
5月份CPI:
环比下降0.2%;
同比下降0.1%。
也就是说,物价整体在下降,钱更值钱了。
这也是为什么银行敢把利率压到历史新低。要是高通胀,银行敢降息?早就被骂死。
结论:通胀侵蚀购买力的说法不成立,至少在当下,存款的购买力是上升的。
三、定期存款流动性差?其实有办法
业内人士常说:定期存款一旦提前支取,就按活期算利息(现在只有0.5%),等于利息全亏了。
这话没错,但也有解决方案。
举个例子:
你有30万,可以分成3张存单;
10万存1年,20万存3年;
需要钱时,就取1年期的,不动其他存单。
这样既能保证流动性,也能锁定更高利率。
真正有问题的,是把所有钱全压到一张3年定期里,结果一旦急用,只能整单提前支取,利息打水漂。
所以,问题不在定期存款本身,而在存款方式。
那么,银行员工劝“不存定期”,真实用意是什么?
这点值得警惕。
银行不希望居民死守定存。
因为低利率时代,定存对银行来说是负担,拉存款成本高,还赚不到钱。
于是,才会不断释放信号,让大家把钱拿出来投资、消费。
但对普通人而言:钱在自己手里最安心。
投资固然有机会,但也伴随风险;存款虽然利息低,却保证本金安全。
总结一下:
存款利率低 → 收益确实缩水,但比亏本金强;
通胀侵蚀购买力 → 其实目前是通缩,钱更值钱;
流动性差 → 存单分批存就能解决。
所以,别被所谓“内部提醒”吓到。定存不是万能的,但在大多数普通人眼里,它依旧是最靠谱的避风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