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欧洲炸了锅!
当地时间9月4日,马克龙宣称:“26国已准备就绪,必要时我们将派出安全保障部队进驻乌克兰”。
这个"核弹级"消息,直接把普京给彻底激怒了,这次法国总统真的是把欧洲推到了悬崖边上...
大国棋局
法国总统马克龙4日在首都巴黎举行的支持乌克兰"志愿联盟"线上会议结束后宣布,
以欧洲国家为主的26国在会上正式承诺向乌克兰部署地面、海上或空中部队作为"保障部队"。
这话一出,整个国际社会都震动了。
海陆空三军全上,26个国家集体表态,这规模比当年的"多国部队"还要庞大。
马克龙这次是真的下血本了,把整个欧洲都拖下水。
普京的回应更加直接粗暴,俄罗斯总统普京5日表示,北约部队如果出现在乌克兰,将成为俄罗斯军队的合法打击目标。
这四个字"合法目标",分量重得像铅块,意味着一旦西方军队踏上乌克兰土地,俄军就会毫不犹豫地开火。
更耐人寻味的是时间节点,
普京刚结束访华行程,中俄两国在经贸、能源、军事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俄罗斯的底气明显更足了。
马克龙选择在这个时候发难,是巧合还是蓄谋已久?
欧洲联盟的"纸面团结"
26个国家听起来气势汹汹,仔细一看,这个所谓的"铁板一块"其实漏洞百出,
马克龙当天在巴黎举行的支持乌克兰"志愿联盟"会议结束后作上述表示,
他透露,26个国家在会上承诺向乌克兰部署地面、海上或空中部队作为"保障部队",这些国家以欧洲国家为主。
但他没有宣布相关部队的具体规模,也没有宣布具体有哪些国家参与,
不公布具体名单?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因为一旦公开,立马就会露馅,
事实上,欧洲内部对这个计划的分歧大得惊人。
德国总理朔尔茨第一时间就表态要"慎重考虑",说得好听,实际就是不想掺和,
德国人精着呢,上次世界大战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哪敢轻易卷入这种可能升级为全面战争的冲突?
意大利的态度更直接,副总理萨尔维尼公开嘲讽马克龙的想法,认为这是"危险的冒险主义",
作为欧盟创始国之一的意大利都不买账,可见这个联盟有多虚,
西班牙政府也明确表示不会向乌克兰派兵,
连地中海的老邻居都不支持,马克龙的欧洲梦是不是太天真了?
波兰,作为最靠近俄罗斯的前线国家,按理说应该是最积极的,
但波兰总理图斯克却说得很含糊,只是表示"会考虑在适当时候提供支持"。
这种外交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会看着办,但绝不冲在前面。
说白了,大家都想让别人去打头阵,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这就是欧洲一体化的现实写照:利益共享容易,风险共担就难了。
战略威慑升级
马克龙反复强调,这些部队是在"停火或和平协议框架下"部署的,不是去前线打仗的,
听起来挺美好,但这里面的逻辑漏洞大得能开卡车,
既然是停火了,为什么还要派这么多军队?说是"保障部队",实际上就是要在俄罗斯家门口布防,
这和挑衅有什么区别?
更关键的是,这个所谓的"框架"根本就不存在,俄乌战争打到现在,连停火的影子都没有,更别说什么和平协议了。
马克龙这是在画大饼,而且是一张随时可能破裂的大饼。
如果西方国家在达成和平协议前向乌克兰派遣部队,这些部队将成为俄罗斯军队的"合法打击目标"。
普京的这个表态,直接戳破了西方的如意算盘,
俄罗斯的军事准备也在同步升级,就在马克龙发表讲话的同时,俄军在前线的攻势并没有减弱。
根据俄国防部的通报,仅在过去24小时内,俄军就击落了299架乌克兰无人机,
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了战争的激烈程度。
更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也提高了戒备等级,
核威慑一旦启动,游戏规则就完全变了,欧洲那些小国真的准备好承受核战争的风险了吗?
从技术层面看,英国的海军、法国的空军、德国的陆军技术
再加上北欧国家的特种部队,确实能组建一支相当可观的联合部队,
问题是,这些国家的军队长期以来都是按照"维和"标准配置的,
真要面对俄军这样的对手,能撑多久?
乌克兰重建路径
在这次事件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倒是显得很兴奋,
他在巴黎的记者会上连声感谢,称这是"长期以来第一个具体决定"。
仔细分析泽连斯基的话,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细节:他一再强调"安全保障的核心要素是乌克兰军队"。
这话什么意思?就是说,外国军队只是辅助,主要还是要靠自己。
经过两年多的战争,乌克兰人已经意识到,完全依赖外援是不靠谱的,
欧美的武器援助虽然源源不断,但关键时刻能指望的还是自己。
数据很能说明问题:目前乌克兰军队使用的武器,约60%都是本土生产的,
战争逼着乌克兰快速发展军工产业,客观上也增强了其自主防御能力。
泽连斯基在记者会上还提到了一个重要信息:乌克兰正在与欧洲国家讨论武器生产合作,
从这个角度看,马克龙的26国联盟,对乌克兰来说更像是一张"保险单",
有最好,没有也不至于绝望,这也许是泽连斯基如此积极回应的真正原因。
和平的代价
马克龙这次的豪赌,把整个欧洲都推到了十字路口,
往左是和平,代价是接受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往右是对抗,风险是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
从历史经验看,这种情况很容易演变成"东欧版的两伊战争",长期消耗,没有明确的胜负,所有参与方都精疲力竭。
上世纪80年代的伊朗-伊拉克战争就是这样,打了8年,双方都损失惨重,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
现在的欧洲,内部问题已经一大堆,
通胀高企、能源危机、移民问题、极右翼崛起...每一个都够头疼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承担一场可能无限期延续的军事介入,欧洲经济和政治体系能撑得住吗?
法国国内已经有声音质疑马克龙的做法,黄背心运动的余烬未熄,法国民众对政府的军事冒险并不买账。
如果真的派兵乌克兰,一旦出现伤亡,马克龙的政治生涯可能就到头了。
德国的情况更复杂,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
德国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一直很密切,虽然因为制裁受到了影响,但德国工商界仍然希望早日恢复正常关系。
如果加入军事介入,这个希望就彻底破灭了。
最关键的是,这次的26国承诺,美国的态度还很模糊,
马克龙虽然说"美国将在几天内最终决定如何支持这项安全计划",但到目前为止,华盛顿方面并没有明确表态。
如果美国不参与,仅凭欧洲各国的力量,真的能与俄罗斯硬刚吗?如果美国深度参与,这场冲突就可能升级为美俄直接对抗,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结语
马克龙这次真的是把欧洲绑在了一辆高速行驶的战车上,
从支持但不干预,到集体考虑出兵,这不是转弯,这是方向盘直接打死了,
普京的话说得很清楚:"来了就打",这四个字没有任何模糊空间,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欧洲这次,是真把自己推到了悬崖边上。
文编辑:X
环球时报——马克龙:俄乌挺火后,26国向乌派兵
新华社——普京:出现在乌克兰的北约部队将成为俄军行业打击目标
马克龙:26国承诺将“在俄乌停火或和平协议框架下”向乌部署军队 2025-09-05 10:54·凤凰卫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