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去安源
大革命失败后,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毛先生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会后,根据组织决定,他要去谋划准备秋收起义。8月30日,是毛先生和杨开慧在一起的最后一天;第二天,他就要去安源、发动秋收起义。
起初,杨开慧不愿意和毛先生分开,尽管还有三个年幼的孩子,最小的毛岸龙是1927年4月4日刚出生的、当时还不到半岁;尽管她也知道此去前途凶险,但她仍希望和毛先生携手共度、生死相依。
不过毛先生思来想去、觉得此行如果两人仍然在一起,很可能会被“一网打尽”,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地做开慧的工作,甚至还请出了谢觉哉出面,才算做通了开慧的思想工作。
事实上,接下来的情况正如预料的那样,危机重重。在从安源前往铜鼓县的途中,在湖南浏阳县和铜鼓县交界处的张家坊,毛先生就落到了敌军手中。这是先生的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被捕,差点被处死。
秋收起义
后来,毛先生曾对美国记者斯诺,叙述过他的这一段“历险”:
- 当我正在组织军队,奔走于汉阳矿工和农民赤卫队之间的时候,我被一些同国民党勾结的民团抓到了。
那时候,国民党的恐怖达到顶点,好几百共产党嫌疑分子被枪杀。那些民团奉命把我押到民团总部去处死。但是我从一个同志那里借了几十块钱,打算贿赂押送的人释放我。
普通的士兵都是雇佣兵,我遭到枪决,于他们并没有特别的好处,他们同意释放我,可是负责的队长不允许。于是我决定逃跑。但是直到离民团总部大约二百码的地方,我才得到了机会。
我在那地方挣脱出来,跑到田野里去。我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太阳落山。士兵们追捕我,还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有好多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碰到他们。虽然有五六次我已经放弃希望,觉得我一定会再被抓到,可是我还是没有被发现。
最后,天黑了,他们放弃了搜寻。我马上翻山越岭,连夜赶路。我没有鞋,我的脚损伤得很厉害。路上我遇到一个农民,他同我交了朋友,给我地方住,又领我到了下一乡。
我身边有七块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吃的。当我最后安全地走到农民赤卫队那里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斯诺:《西行漫记》,第一百四十一至一百四十二页,三联书店一九七九年版。)
后来,据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英魂》记载:在毛先生的这段历险记中,当时借的钱一共有20多块大洋,借给他钱的人是潘心源;此人文韬武略、有勇有谋,称号叫“潘博士”。
潘心源
潘心源时任中共浏阳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当时他组织了浏阳工农义勇队,并把队伍带到铜鼓、准备参加秋收起义。到了铜鼓后,潘到安源寻找党组织时,遇到了毛先生,然后两人一起赶赴铜鼓。
途中,潘将自己所带的50块大洋、分了一半给毛先生,并扮成富商模样、走在前面,以防不测。结果,走到浏阳境内的七溪坳时,遭到10来个民团团丁的拦截。为了掩护不会浏阳话的毛先生,潘心源立刻上前搭话,并故意将随身携带的银元抖落在地,然后乘团丁拾捡银元之机,示意毛先生立即走开……
这次死里逃生后不久,毛先生就在湖南发动了秋收起义,开启了一段更加艰苦卓绝的岁月。由此来看,假如当时杨开慧一直在毛先生身边的话,情况会怎么样,真的很难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