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那年秋天,辽西草原天干风硬。
几个猎人骑马追着一群黄羊往西边跑,突然一人勒住缰绳,指着地上的一块东西喊了一句:“这不是石碑吗?”大家围上去一看,上面刻的字谁都看不懂。
那不是汉字,也不是回鹘文,后来才知道,是契丹小字。
说起来,契丹这名字,很多人都听过,可真知道点儿实情的,其实不多。
这帮人千年前在北方闹腾得不轻,北宋的皇帝赵光义就让他们弄得焦头烂额。
可这事儿怪就怪在,曾经那么厉害一个民族,后来却像蒸发了一样,连个响动都没留下。
那时候北方不太平。
唐朝刚垮,五代十国你方唱罢我登场,草原上的部落也乱作一团。
契丹本来就是一支游牧部族,散着过,没个统一的说法。
可就是在这时候,出了个狠角色——耶律阿保机。
![]()
耶律家在契丹算个大族,他不是天生的皇帝,也不是世袭来的。
契丹原来讲究选举,谁有本事谁上。
阿保机当上“夷离堇”(契丹的最高首领)是靠推举,不是靠血统。
但他上位后没多久就开始琢磨:这位置不能年年换,得让自己儿子接着干才行。
可问题来了,契丹那会儿的贵族不干。
![]()
他那几个兄弟尤其不服气,觉得自己也有资格当老大。
这下可好,一场权力斗争就在内部点了火。
后来怎么解决的?阿保机不含糊。
他搞了一次叫“盐池之会”的聚会,名义上是请七部首领喝酒吃肉,结果酒喝到一半,刀就出来了。
那一夜,七个部族的头领全没了。
![]()
这事儿在契丹史上记得清清楚楚,从此没人敢挑战阿保机的地位。
这时候是公元916年,阿保机正式称帝,建国号“大契丹”,后来改叫“辽”。
契丹从部落成了国家,从骑马打猎的部族变成了有制度、有文字、有年号的朝廷。
辽国刚立起来那会儿,南边的中原也在折腾。
五代十国你打我我打你,直到赵匡胤黄袍加身,才算把局势稳下来。
![]()
可他弟弟赵光义上位后,盯上了北方那块地方,觉得得把燕云十六州拿回来。
979年,赵光义亲自带兵攻打北汉,辽国那边也不是吃素的,派了耶律休哥带三万骑兵来救。
宋军三十万,是辽军十倍,怎么看都是稳赢的局。
可谁知道,这仗打得太反常。
耶律休哥没按常规来。
![]()
他等宋军安营扎寨后,半夜领兵偷袭。
宋军还在睡觉,营帐一片混乱。
赵光义这时候慌了手脚,连夜撤退。
据史书记载,他是坐着驴车跑的,随从都快跟不上。
辽军就这么靠三万人,把宋军打得一败涂地。
![]()
这一仗打完,北宋彻底放弃了武力收复燕云的打算,开始想和谈的事儿。
辽国这边,接下来的几十年风平浪静,但朝廷里风向开始变了。
辽景宗身体不好,经常不上朝,政务慢慢落到了皇后萧绰手里。
萧绰不是一般的女人。
她出身萧氏,是契丹贵族中最有名的家族之一。
![]()
她识字,会骑射,懂政务。
景宗死后,她以皇太后身份摄政,足足掌权27年。
她在位时做了不少事:减税、修水利、整顿军队,还亲自带兵打仗。1004年,她跟辽圣宗一起南下,逼近宋朝边境。
宋真宗那时候也不轻松,朝中大臣争论不断,宰相寇准力主迎战。
最后宋真宗亲自到前线督军,两边在澶州对峙了好几天。
![]()
后来谈判桌摆起来,签了“澶渊之盟”。
辽每年收岁币,宋得太平。
这一协议一签就是一百多年,辽宋之间再没大打过。
可辽朝也不是一直顺风顺水。
到了十二世纪初,被女真建立的金朝灭了。
![]()
辽的贵族和部分契丹人没办法,往西跑,最后在今新疆附近建立了“西辽”。
西辽虽小,但还是保住了契丹的制度和文化。
可好景不长,蒙古人崛起后,西辽也保不住了。
契丹人被迫融入蒙古或其他民族中,慢慢地,不再单独成族。
不过他们没彻底消失。
![]()
今天在中国东北、内蒙古、新疆一带生活的达斡尔族,被认为保留了不少契丹的血脉和文化。
他们的语言、节庆、甚至服饰里,还有契丹的影子。
后来再也没人那样叫他们了。
赵焰,《契丹帝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李治安,《辽史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
陈述,《中国民族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新五代史》《辽史》《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