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1928年春天,上海滩一处繁华的街道上,巡捕房特务冲入戈登路一栋洋房,连拖带拽地将一名年轻男子押上黑色轿车,那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罗亦农,年仅26岁。
另一边,比罗亦农被捕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恰恰是党内潜藏叛徒这个事实,谁能想到,那张曾以美貌和温柔著称的脸庞之下,隐藏着一颗扭曲的心。
一位曾与朱德并肩战斗的“女革命者”竟亲手出卖了自己同志,以鲜血换取奢靡生活,由此,锄奸队的枪声即将响起,正义的裁决也将撕开虚伪的伪装。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位“女革命者”为何人?她的下场又是如何?
阴谋序幕
1928年4月15日,上海看似风平浪静,背后却隐藏着巨大危险,清晨时分,中共中央常委罗亦农被捕的消息,不断敲击着地下党组织本就绷紧的神经。
中午时分,一个踩着高跟鞋的年轻女人急匆匆赶到周恩来家所在的僻静小院,门一打开,她便扑了进去,哭喊道。
“恩来同志,不好了,罗亦农同志被巡捕房抓走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女人名叫贺治华,当时的她面容憔悴,双肩不住地颤抖,整个人因惊恐而发软,声音凄厉带着哭腔,气氛显得更加沉闷。
“今天早上,巡捕房突然闯进我们家,把罗亦农同志抓走了,我拦都拦不住,他们就把人押走了,恩来同志,你可一定要救救他啊!”
只见周恩来从椅子上缓缓站起,背着手在屋子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思绪急转,一旁的邓小平看不下去了,上前低声说道。
“一定有奸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邓小平此言,语气冰冷却铿锵有力,像是一把刀直插进问题的核心,周恩来瞬间被这句话点醒,随后转身走向贺治华,轻声安抚道。
“戈登路上的住处既然已经暴露了,你和何家兴同志就不要再回去了,我会安排你们去一个安全的地方避避风头。”
贺治华抽泣着答应了,临走前一再叮嘱,一定要救出罗亦农,偏偏邓小平越发感到此事的不对劲,组织了一下语言,向周恩来将早上的情况详细讲述了一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晨,邓小平前往戈登路望德里的一处别墅,与罗亦农碰头讨论地下党的下一步工作,刚进入巷子时,他就察觉到了一丝异样。
顺着小巷一路走去,目光不经意间落在对面一个修鞋的老人身上,对方坐在简陋的木凳上,突然抬起头,朝别墅的方向比划了两下锤子,目光中带着一丝警告。
邓小平意识到这是地下党内部约定的暗号,意在提醒有危险,当即转身离开小巷,避入南京路上的一间杂货铺,没过多久,他便亲眼目睹巡捕房的警员闯入别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多时,罗亦农便被他们押了出来,邓小平见状,心中顿时掠过一丝不安,隐隐感觉到罗亦农被捕的背后一定大有问题。
“你是说,巡捕房只带走了罗亦农一个人?”
“是的,我没看到他们为难贺治华和何家兴。”
正是这一细节,让周恩来更加警觉,当时,巡捕房的行事风格一向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怎会轻易放过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反常的情况让他隐约感觉到,背后恐怕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与此同时,贺治华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小巷尽头,脚步轻盈得似乎不再紧张。
细雨中,她的眼中泛着微微寒光,没人能看透她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一切只是更大阴谋的开始。
双面人生
贺治华曾是四川开江响亮的名片,她的美貌与风姿堪称一绝,被人誉为“开江之最”,家世也足够显赫,父亲和叔叔都是军界名人,坐拥财富与地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该读书的年纪,父母花重金送她出国深造,西方资本主义的繁华与奢靡彻底改变了她,娇纵少女蜕变成了一位优雅、成熟但爱慕虚荣的都市名媛。
回国后,她被安排到开江一所女子中学任教,成了一名中文教师,白天教学生认字背诗,夜晚则出入于各类晚会和社交场合,俨然一位时髦、独立的新时代女性。
就在这时,朱德出现在了她的生命中,深深改变了她的命运,作为当时云南军界的风云人物,贺治华认定这样的男人才能给她想要的优渥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这样,她主动接近朱德,用聪慧和柔情一点一点攻占他的心,还对革命事业表现出浓厚兴趣,甚至表示愿意陪伴心上人一起追求共产主义理想。
这样的表态让朱德感动不已,也让他坚定了与贺治华结婚的决心,1922年,两人在德国结为夫妻,起初十分幸福,他们一同学习、一同入党,为革命事业努力。
随着朱德革命事业日益深入,回到苏联后,夫妻间的矛盾开始显现,朱德全身心投入到共产主义的学习与实践中,贺治华却觉得革命生活枯燥乏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有了华丽的舞会、精致的衣服和纸醉金迷的社交生活,她开始对朱德心生不满,即便是女儿朱敏的出生都成了贺治华的负担,对孩子的日常照顾表现得十分冷漠。
朱德将这一切归结为生活条件太过恶劣,认为是自己陪伴妻子太少,内心充满愧疚,直到1926年,他被调回国内担任统战工作。
临行前,他将所有积蓄交给贺治华,为母女准备了充足的生活用品,叮嘱她们安心留在苏联,等他安顿好局势再接她们回国,没成想,这一别却成了夫妻情分的终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德离开后,贺治华很快恢复了昔日的生活习惯,重新化上精致的妆容,出现在苏联的华人圈里,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交明星。
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人,其中一个名叫何家兴的青年尤其让她着迷,两人很快陷入热恋,贺治华因此毫不犹豫地向朱德提出离婚,还将年幼的女儿送回老家交由亲人抚养。
处理完这一切,她与何家兴结婚,在上海依靠自己的美貌与何家兴的机敏,利用革命身份做掩护,过着挥霍无度的生活,频繁出入豪华场所,日日花天酒地,完全脱离了革命者的准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她的目光落在巡捕房张贴的悬赏告示上,“举报共产党,重金酬谢”彻底将她的命运拐向深渊,一场充满阴谋的交易在英租界巡捕房悄然开始。
“我们手上有一份中共地下党员的名单,总共有350人,只要你们出价合理,我们不仅可以把名单交给你们,还可以协助你们抓捕他们,条件很简单,三万美元和两本护照。”
“你们怎么证明手上的情报是真的?”
“情报的准确性不用怀疑,比如你们今天抓到的那个罗亦农,就是我们亲手送上的投名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时的罗亦农,正在巡捕房的地牢中经受着非人的折磨,特务用尽了酷刑,他始终一言不发,以沉默和冷静宣告着自己的忠诚。
如前文所言,周恩来在得知罗亦农被捕后,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展开营救行动,此外,这次会议还有一个更紧迫的问题——叛徒是谁。
中共特科负责人陈赓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通过各种秘密渠道和内线展开排查,周恩来也没有放过任何可疑的细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邓小平讲述的那天清晨的离奇安静,贺治华和何家兴的反常举动以及巡捕房放过他们两人的种种迹象,似乎都指向了一个答案。
只不过,这个答案太令人难以置信,贺治华,一个曾与朱德并肩战斗的革命者,竟然是出卖罗亦农的叛徒?
为了避免冤枉无辜,陈赓制定了一套缜密计划,通过地下党内线探听巡捕房的动向,同时派人对贺治华夫妇进行秘密监视,很快,令人愤怒的事实真相浮出水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只可惜,现实却并未给地下党太多时间,巡捕房认定罗亦农毫无利用价值的结论后,于4月21日处决了他,26年的短暂人生,终究化作黎明前的一道光。
噩耗传来,地下党内部迅速作出了决定——锄奸,由陈赓带领的中共特科红队承担清算叛徒的任务。
正义裁决
4月25日,上海的清晨笼罩在一片湿冷雨雾中,一支迎亲队伍正吹吹打打穿过窄巷,向着戈登路的一栋洋房走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锄奸行动,隐藏在队伍中的中共特科红队成员,早已将目标锁定在那栋二楼点着昏暗灯光的洋房里。
迎亲队伍经过洋房门口时,几个身穿喜庆服饰的脚夫趁人不注意快速脱离队伍,悄无声息地穿过洋房院门,由陈赓亲自带队。
他们分工明确,两人守住后门防止叛徒逃脱,其他人则直接冲向主楼入口,洋房内的安静在下一刻被打破。
“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声巨响,原本紧闭的房门被狠狠踹开,惊醒了正在卧室中的两人,何家兴手忙脚乱地从床底下摸出一把手枪,还没来得及扣下扳机,一颗子弹精准地射入他的胸膛。
贺治华被眼前的一幕吓得尖叫,双手抱头缩在角落瑟瑟发抖,陈赓冷冷地盯着她,缓步走近,举起了手中的枪。
“贺治华!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我……我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你们抓错人了……我没有……”
“叛徒的下场,你比谁都清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在陈赓准备扣下扳机的一瞬间,另一名红队成员低声表示,留她一命或许还有价值,随后,锄奸队迅速将洋房内的所有文件翻了个底朝天,果然发现部分中共地下党员的名单和情报。
贺治华则被两名红队成员架起,她的右肩和左腿各中一枪,鲜血顺着她的衣服滴在地板上,留下一串刺眼的血迹。
何家兴的尸体被随意丢在地上,贺治华则像一条死鱼般被拖出房间,红队成员消失在街巷之间,迎亲队伍也随着最后一声唢呐声远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贺治华没有死也未得到宽恕,失去了一只眼睛,昔日那张被称为“开江之最”的美丽面孔成了她最大的耻辱,灵魂再也无法摆脱叛徒的阴影。
作为被革命和反革命双方共同抛弃的人,她只能躲藏在上海的阴暗角落,像一只无家可归的野狗,苟延残喘度过余生。
贺治华与何家兴的覆灭警醒着每一个地下党人,也为罗亦农的英勇牺牲报了一半的仇,那一天的枪声深深刻在所有人心里,成为那个动荡年代里关于忠诚与背叛的警示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