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机按次收费,一度电核算下来竟要18块。开学才两天,岳阳县二中就因为一台吹风机闹得家长群炸锅。
表面上看,只是学生吹个头发,按次收费1.5元,听起来似乎不算大事。但有人算了一笔账,吹风机不过1000瓦的功率,吹5分钟折合下来,也就0.08度电,成本还不到5分钱,而按学校的收费标准折算成一度电,竟然要18块钱,比居民电价高出了30多倍。这哪里是吹风机,简直成了印钞机。
问题的敏感之处在于,这并不是个别家长小题大做,而是触碰了所有家庭最基本的底线。孩子在学校消费能不能有个明明白白的说法?
学校的解释很暧昧,说是学生宿舍不能带私用电器,只能用学校安装的公用吹风机,但却没有对收费依据给出正面回应。更让人心寒的是,有家长拍视频吐槽,结果不仅被要求删除,还疑似受到校方的施压。这种遮遮掩掩的态度,本身就让人心里没底。
事实上,岳阳县二中并非第一次因为收费问题被质疑。早些年,这所学校就曾因收费不规范,被要求整改。如今旧疾复发,家长们的质问也不难理解。这次收费到底是学校管理的客观需要,还是另一起赤裸裸的乱收费?
从常理看,公用吹风机收费并非不能理解,毕竟设备要采购,要维护,还涉及管理成本。但即便如此,也绝不可能合理到18元一度电的离谱水平。这种超出常识的定价,不但让人怀疑其合理性,更容易滋生不透明利益链的想象。钱究竟进了谁的口袋,收费是否经过物价部门备案?这些才是家长们真正想要的答案。
教育本应是最干净的地方,家长把孩子交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寄托了信任和安心。可当吹风机都变成一门生意,这种信任就会一点点被蚕食。特别是对于寄宿生家庭来说,孩子每天不可能用到吹风机,一个学期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长此以往,家长们自然要追问,这是教育还是在割韭菜。
更值得警惕的是,若学校这种做法被默许,会不会有更多类似的乱象,饮水机按次收费、热水加价供应,甚至连插座使用都可能成为收费项目。到那时,学生们在校园里,恐怕连正常的生活起居都要看钱包行事。
所以这场关于吹风机的风波,本质上是一次关于教育公益与收费透明的拷问。学校需要正面回应这笔费用有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备案,收费标准是如何制定的,设备采购与维护的账目能不能公示。只有把这些问题说清楚,家长们才能心里踏实。
同时,教育和物价主管部门也不能置身事外。对于这种已经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现象,必须尽快介入调查。若属违规收费,就该责令整改并追责;确有成本压力,也应要求学校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合理定价,而不是任由收费变成黑箱操作。
一句话,学校可以管,但收费必须合理透明。毕竟教育不是商场,更不是牟利工具。孩子在学校里花的每一分钱都应该让家长看得明白,花得安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