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9月4日,一场原本该讨论如何“保障乌克兰安全”的国际电话会议,硬是被特朗普带成了“欧洲批斗大会”。
这场由法国总统马克龙牵头、多国参与的“意愿联盟”线上会谈,原本是要协调乌战后支援计划。可特朗普一开口,画风彻底变了。
“你们欧洲,到底是不是真的想结束战争?”
他毫不客气地抛出质疑:“俄罗斯一年能从欧盟赚走11亿欧元的能源收入——这些钱,最终都变成了飞向乌克兰的导弹。”
这已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喊话欧洲“别再送钱给俄罗斯”,但却是他首次在有多国领导人参与的高级别会议上,把话讲得如此直白、近乎警告。
他甚至进一步“扩围”指责对象,声称中国也在“变相资助俄罗斯军事行动”,并呼吁欧洲“对中国施加经济压力”。这番话,与其说是建议,不如说是在拱火——试图把欧洲拉入他的对华战略布局中。
可问题是,欧洲真的还在大规模购买俄罗斯能源吗?
事实上,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绝大多数国家已大幅削减俄罗斯原油和天然气进口。到2023年,欧盟自俄能源进口量大幅下降。目前,只有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少数国家仍在进口俄原油,还有一些精炼石油产品经印度等国中转后进入欧洲市场。
但特朗普没细说这些细节。他更在意的,似乎是欧洲是否“听话”。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他屡次威胁要对仍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甚至放话可征收100%关税,但迄今为止,美国并未真正对任何此类国家发动能源制裁。
相反,关税大棒落到了印度头上。而印度,正是俄罗斯石油的一大买家。
这种看似矛盾的操作为何发生?分析认为,特朗普的真正目的,或许并不只是削弱俄罗斯,更是藉能源问题重新调整欧美关系、迫使欧洲在经济和防务上更多依附美国。
在这场通话中,特朗普反复强调“欧洲必须承担更多防务责任”,甚至直言“这不是我的战争”,被外界解读为:若欧洲不配合削减俄罗斯能源收入,美国可能不再愿意为乌克兰持续提供巨额援助。
会后马克龙透露,目前26国已承诺战后对乌提供军事支持。但承诺归承诺,特朗普的发言已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美国的支持,不是无条件的。
而中国方面早已有言在先: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坚持劝和促谈。中方是否如特朗普所说“资助俄罗斯军事行动”?没有实际证据,只有强加的逻辑。
说到底,这场“意愿联盟”电话会,与其说是协调立场,不如说是特朗普再次向欧洲喊话:“战略上跟我走,否则你别想我买单。”
可欧洲,真的愿意全盘接受这样的剧本吗?
能源自主、战略独立、稳定务实——这些欧盟长期追求的目标,恐怕不会因特朗普的几句话就轻易改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