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起来造反,小伙子,要知道你的面前是一堵墙,而你在用脑袋往上撞。”1887年12月16日,喀山警局局长向年仅17岁的列宁抛出这个问题。列宁站在囚房中,干脆而坚定地回应:“是一堵枪墙,不过是一堵手枪墙,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过去。”
监狱内一同抗议的学生问列宁出狱后的打算,他回答:“我死去的哥哥已经为我开辟了一条路,那就是革命。”这便是17岁的列宁。
1870年4月22日,列宁出生。当时正值亚历山大二世推行解放农奴制改革,俄国迎来所谓“盛世”,也是资本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
列宁的父亲伊里亚·尼古拉耶维奇·乌里扬诺夫,得益于兄长的牺牲获得学习机会。他不负兄长期望,取得双博士学位后,在贵族学院担任教师。彼时俄国乡村教育刚刚起步,乌里扬诺夫出身底层,凭借自身努力一步步向上。他极度厌恶沙皇专制制度下,官员们卑躬屈膝、官气十足的官僚作风。幸运的是,他赶上了废除农奴制、兴办国民教育的时代。他性格刚直,不愿讨好上司,但凭借双博士学位的卓越才能,无法被埋没,最终担任国民教育视察员直至去世。他一生创办了450所学校,教育了2万多名学生,教导他们诚实与正直,这些学生后来大多成为列宁革命事业的助力。
乌里扬诺夫的岳父伯兰克,是一名医生,市民出身,学识渊博且不喜阿谀奉承。他教导出的女儿玛利亚,虽出身底层,却有着远超常人的格局。
列宁的父母不追求排场和上流风气,拥有超前的思想与眼界,良好的家庭教育让整个家庭都走上了革命道路。列宁的兄长萨莎是民粹党成员,参与过刺杀沙皇;姐姐安娜、弟弟米嘉是社会民主党成员,协助列宁出版《前进报》;妹妹玛利亚17岁投身革命,成为布尔什维克主席团成员之一。
列宁的父亲曾预言,萨莎和安娜有本领、有才华,未来必成大器;列宁和奥丽娅将超越哥哥姐姐,前途更加远大;米嘉和玛利亚也颇具才干。
1886年,乌里扬诺夫去世,列宁一家的生活急转直下。父亲离世导致社会地位一落千丈,房子和家产被迫贱卖。兄长萨沙因刺杀亚历山大三世被捕,姐姐安娜受牵连也被捕。曾经美好的生活瞬间破碎,年仅16岁的列宁陷入茫然。望着伏尔加河的滚滚波涛,他不明白兄长为何要刺杀沙皇。他了解民粹党的纲领,认为仅靠少数英雄难以推翻沙皇专制,即便沙皇被炸死,还会有更多沙皇出现。他担忧自己的未来,尚未做好准备,但他明白,很多事情不会等自己准备好才发生,唯有行动才有希望。
母亲为兄长和姐姐的事情四处奔波,列宁强忍悲痛,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萨莎的学者朋友们劝他,若萨莎悔过、坦白真相,便可免去一死,但萨莎拒绝了。他向母亲下跪,请求宽恕,表示愿为正义事业献身。
5月20日清晨,21岁的萨莎走向绞刑台,门捷列夫沉痛宣告,俄国失去了一位杰出的科学人才。5月21日,列宁在报纸上得知哥哥的死讯,巨大的悲痛笼罩了整个家庭,妹妹玛利亚昏倒在地。列宁化悲痛为力量,扛起家庭重担,思绪愈发冷静理智。他开始研读兄长留下的书籍,看到萨沙写下的话:“我总是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一个人:他是否牢固地树立了某种新的、更好的制度的社会理想,他的信念具备多少根据和进步意义,他对实现这个信念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牺牲。”这句话让列宁理解了兄长的选择。此后,他研读《资本论》和马克思的著作,伏尔加河畔萌生的思想在理论的滋养下逐渐成熟。他敬佩兄长的勇敢,但不认同其路线,断言:“只要专制制度存在,沙皇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我们不能走这条路,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
兄长死后,列宁的学业受到影响,但他没有怨天尤人,凭借全科五分的优异成绩,抵消了兄长国事犯罪带来的影响,考入喀山大学。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党被镇压,社会各阶层对沙皇专制心怀恐惧,唯有大学成为革命思想的策源地。为防止大学生开展革命活动,校园成立学监镇压机构,但这无法压制有资产阶级支持的学子们。能进入大学的学子大多非富即贵,沙皇专制既遭到人民抵触,也受到资本的抵制。列宁作为刺杀沙皇英雄萨莎的弟弟,在社会上让人畏惧,在校园却备受敬仰。
1887年12月,莫斯科爆发大规模学潮,要求各大学允许建立学术团体。12月12日,喀山大学内,列宁登上演讲台,慷慨陈词:“他们控制有思想的知识青年,提高学费,限制奖学金,让贫苦子弟上学难上加难。宪兵的马鞭在学子头上呼啸,这是对俄国所有知识青年的侮辱,难道我们不应捍卫自己的权利吗?难道不应向那些飞扬跋扈的反动分子抗议吗?喀山的同学们,我呼吁大家,站起来,在校内进行公开斗争!”他站在椅子上,挥舞着双手,激昂地喊道:“我们聚集在此,就是要公开提出我们的要求。对理想和人格的侮辱,我们绝不容忍,我们被侮辱的大学生活,正是俄国制度的一个缩影!”会场气氛逐渐热烈,学生们情绪高涨。列宁走在队伍前列,高喊“打倒视察员”,强烈要求面见校长表达诉求。然而,学监部称学生们没有提要求的权利。话音刚落,愤怒的声浪席卷校园,学子们将学生证扔在地上、课桌上,一场暴动一触即发。集会行动震惊了喀山地方当局,宪兵队迅速出动镇压,学生们纷纷被捕。
在押送的雪橇上,警局局长看着17岁的列宁,满心疑惑。他不明白列宁为何要造反,列宁坚定地回答:“专制是一堵枪墙,而我们可以跨过去。”1887年12月17日,列宁被喀山大学开除学籍,与被流放的姐姐安娜一同被流放到边缘村落科库什基诺村。尽管流放生活清苦,天气寒冷,但一家人心中有信仰,热血沸腾。列宁在此刻苦研读,用科学知识和革命思想武装自己,为未来的革命事业积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