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中介的朋友圈快被刷爆了 ——8 月二手房网签量冲到了 19912 套,离 2 万套大关就差临门一脚!同比去年涨了 11% 还多,更猛的是 8 月 30 日那天,单日就成交了 1103 套,创下三个月来的新高。这数据一出来,不少人都在问:上海楼市是不是真的热起来了?那些观望了大半年的房东,是不是又要开始坐地起价了?
先给大家算笔直观的账:8 月前三个周日均成交也就 600 套左右,可 8 月 25 日 "沪六条" 新政一落地,当周日均成交直接蹦到 710 套。就像超市突然宣布晚间全场八折,原本慢悠悠挑货的顾客瞬间就挤满了货架。房产交易热线更夸张,新政发布后 4 小时,接听量比上周同期翻了一倍还多,接线员小哥估计都忙得喝不上水。
这波热度绝非偶然,全靠政策工具箱里的 "组合拳" 发力。最猛的一拳是外环外限购大松绑:沪籍家庭和缴满 1 年社保的非沪籍家庭,在外环外买房居然不限套数了!以前卖家想换房,必须先把手里的房子卖掉才能再买,现在好了,看中新房直接下单,置换节奏快得不是一星半点。就像你换手机不用先卖掉旧手机,直接买新的回头再处理旧的,底气足多了。
信贷政策更是精准滴灌。二套房商贷利率最低能降到和首套一样的 3.05%,一套 500 万的房子,月供能比之前省出大几百块。公积金政策更贴心,余额能直接付首付还不影响贷款额度,买绿色建筑的话,首套房最高能贷到 216 万。这相当于给购房者的钱包开了个 "双通道",首付压力小了,贷款额度还高了。
不过老观众都知道,上海楼市从来不是铁板一块。看看历史数据就明白:2021 年成交量暴跌,2022 年跌到 15.8 万套的谷底,2024 年又反弹到 24.2 万套。这十年就像坐过山车,2016 年创下 37 万套的峰值,之后起起落落,但有个规律始终没变 —— 政策一松就热,收紧就冷。
最像现在的是 2024 年 5 月 "沪十条" 出台后,6 月二手房成交量直接飙到 2.6 万套。但那次热度主要集中在中环内,徐汇、静安这些核心区涨了 20% 多。而这次不一样,链家数据显示,外环外成交量环比涨了 20%,宝山、嘉定、青浦这些地方成了主力。这说明政策精准打到了刚需和改善家庭的痛点上,毕竟外环外的房子总价更低,新政红利更明显。
市场热起来,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中介又开始忙起来了。以前是中介追着房东问降价,现在不少外环外的房东悄悄撤了降价牌,有的甚至加价 5 万 10 万试探市场。但别以为所有房子都好卖,市区老破小挂牌半年没动静的照样一大把。这种分化特别明显:同是二手房,带学区的次新房看房量翻倍,没电梯的老公房依旧门可罗雀。
更有意思的是置换链条动起来了。外环外的房东卖掉一套 80 平的两房,拿着钱去中外环换 100 平的三房;中外环的房东趁机置换到内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升级链条"。这就是政策想看到的效果 —— 让房子流动起来,而不是冻在手里。
但我得泼盆冷水:这波热度里,有真实需求释放,也有政策催出来的 "虚火"。单日 1103 套的成交里,多少是刚需上车,多少是房东趁政策窗口期置换,还得打个问号。别忘了 2021 年那波热潮后,多少高位接盘的人现在还没解套?历史总是相似的,只是换了个马甲。
我始终认为,上海楼市早就过了 "闭眼买都涨" 的时代。现在是 "精准打击" 时代:同样是外环外,靠近地铁、有好学校的板块才能跑赢大盘;同样是降价,品质差的房子降 10% 未必有人要,品质好的房子稍微让利就被秒。这不是全面回暖,而是 "结构性行情",就像火锅里有的菜先熟,有的菜始终煮不烂。
还有个数据值得琢磨:上海出生率 2023 年只有 3.95‰,2024 年刚回升到 4.75‰,远低于十年前水平。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撑,楼市很难出现普涨行情。现在的成交热潮,更多是积压需求的集中释放,就像大坝开了个小口,水流湍急但未必持久。
说到底,房子最终是用来住的。8 月这组漂亮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置换梦:有人想从郊区换到市区,有人想从两房换成三房,有人想给孩子换个学区房。政策松绑让这些梦想更容易实现,但也别忘了,买房就像穿鞋,别人穿得舒服不代表自己合脚。
最后想问大家:你家小区最近成交价涨了吗?中介是不是又开始频繁打电话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身边的楼市变化。楼市这盘棋,我们普通人或许看不透全局,但看清自己的需求,比追逐任何热点都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