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如果您对本人的作品感兴趣,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您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在山东抗日战场上有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既是武术家,又是爱国将领,以武救国,最终壮烈殉国。他就是“武林将军”窦来庚。
组建武术敢死队
窦来庚,字峰山,1900年出生于山东临朐窦家洼村。他自幼尚武,师从名家,武艺超群。
1923年在全国武术考试中夺得特优第一名,考入中央国术馆(南京),因表现优异留校任教,后升任副馆长,成为当时全国武术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窦来庚毅然弃教从戎,加入冯玉祥部队。
1932年,他代表山东参加全国武术擂台赛,夺得冠军,名震一时,但他并未止步于个人荣誉,而是决心以武术训练军队、抗击外敌。
七七事变后,窦来庚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司令部警卫武士队队长。同年10月,济南失守,武士队被改编为国民军义勇队,他任队长,率120人来到临朐。
在临朐、益都一带,他利用自身武术影响力,招募爱国青年和武林同道,多方筹集装备,组织抗日力量。
很多爱国人士仰慕他的豪情,纷纷加入义勇队。这支队伍不断壮大,扩充到2000多人。
这支队伍以武术训练为基础,将士多习刀法、格斗,擅长近战夜袭,被称为“武术敢死队”,在鲁中地区令日伪军闻风丧胆。
牛刀小试
1938年1月,日军侵占临朐城。4月12日,窦来庚率部与30多名日军、50多名伪军激战两个多小时,收复临朐城,取得了义勇队组建以来的首次规模战斗的胜利。
同年5月24日,七八百名日军、3000多名伪军,不甘心失去临朐城,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进犯临朐城,窦来庚率队防守。因寡不敌众、装备落后,义勇队被迫突围出城。
这次战斗中,义勇军击毙日军指挥官1人,击毙日伪军70多人。
1938年秋,国民军义勇队改编为山东省保安第十七旅,窦来庚被任命为少将旅长。
1938年至1942年,窦来庚率十七旅官兵在临朐、益都、博山等地多次伏击日军、袭击日伪军据点、破坏日军胶济铁路运输线、截击敌军运粮队,在日军多次大规模“扫荡”中率部顽强周旋,保卫根据地民众,与日伪军作战20余次,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决一死战
1942年7月18日,穷凶极恶的日军调集十几个县的日伪军3000多人包抄十七旅。
窦来庚得知消息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
面对十倍之敌,会上很多人认为敌强我弱,主张应避敌主力、暂时转移,伺机反攻。
但窦来庚拒绝撤退,决心死守国土。
窦来庚命令部队坚守阵地,与日军决一死战。
他对全旅官兵说:“我辈习武之人,当以死报国!”
7月19日凌晨,日伪军从多路向十七旅驻地临朐城发起进攻。
窦来庚率部奋起抵抗,战斗异常激烈,终因武器装备悬殊,节节失利。
激战到下午4点,十七旅虽毙伤敌军200余人,但自身伤亡过大,只剩不足百人,窦来庚也中弹负伤。
窦来庚虽身负重伤仍持刀指挥,最终弹尽援绝。
为免被俘受辱,他盘腿坐于椅上,举枪自戕,践行了“中国武士,绝无降敌”的誓言,时年42岁。
1942年,国民政府追赠窦来庚为陆军中将;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将其列入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结语
窦来庚从武术宗师到抗日名将的一生,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真实写照。他以血肉之躯践行武者担当,在齐鲁大地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创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