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知名的小说家都会被称为“最会讲故事的人”,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会讲故事,小说才会扣人心弦,让读者印象深刻,作者才能因此出名。
撰写《月亮与六个便士》的毛姆、创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都曾被称为“最会讲故事的人”。日本的东野圭吾也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小说家家。
读东野圭吾的小说,或者像欧·亨利一样,突然来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精妙转折,或者在一些丝丝环扣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到人性和社会的复杂深沉。
东野圭吾虽然是以推理作家身份出道,但不同于本格派推理作家专注于故事本身,东野圭吾偏向社会派,小说中常常带着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犀利关注和深沉思考。
(毛姆)
作为东野圭吾出道30周年的作品《沉睡的人鱼之家》,延续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事先说明一下,对于希望看到东野圭吾笔下精彩推理故事的读者,可能会对这部小说感到失望。但对于喜欢东野圭吾对社会和人性深入思考的读者,可能会满意这部小说。
《沉睡的人鱼之家》说的是一对夫妻突然惊闻女儿瑞穗,由于溺水而脑死亡。这里面临第一个问题:当一个人大脑死亡,但心脏还在跳动,算不算死亡?
这个问题一直贯穿小说始终。东野圭吾本意倒不是探讨脑死亡是否算死亡,而是希望借这个问题,呼吁解决由于法律不完善,导致日本病孩童普遍只能远赴海外接受器官移植的问题。
回到作品,作为母亲的薰子认为女儿还活着。她因此选择用最好的科技,大量的财力物力,去延续女儿瑞穗的生命,她甚至未奢望过女儿会再次醒来。
尽管也有技术人员星野希望借此机会实现自己的科技野心,选择支持薰子。
但许多人觉得,薰子这么“折腾”孩子的身体,只是为了自我满足,是自私的,更是疯狂的,无可救药的。他们甚至觉得瑞穗有肌肉活动,就像尸体会动一样可怕。
因此,薰子的执着和坚持,不仅遭遇了许多非议,并最终爆发出激烈冲突。在小说和电影里,结果都是瑞穗的表妹若叶站出来说明瑞穗是为帮助自己而不幸溺水,表达了愧疚。
月小牙的理解是,若叶的讲述,赋予了瑞穗人性的闪光点。
在前面的故事里,大家都会对瑞穗几乎只有两个印象,一个是瑞穗年龄很小,发生意外时,不过6岁,还没上小学。
另一个印象是,瑞穗是不幸的,家境殷实,就要上小学了,本该有美好未来,却不幸发生意外,从此脑死亡,再也无法醒来。尽管有母亲薰子坚持照顾,但她的生命只是在缓慢地走向死亡罢了。
可若叶的讲述,让我们看到,瑞穗虽小,但她却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行。这样的她,却不幸遭遇意外而脑死亡,这使得读者更惋惜瑞穗的溺水,从而更认可薰子对瑞穗的挽留。
尽管《沉睡的人鱼之家》已经被改编成电影,但电影并没有一味照搬原著情节,而是对个别细节有所调整和修改。但恰恰是这些修改,让人更能体会到原著的深度。
例如前面说了,东野圭吾创作这部小说的一个动机,大概是呼吁日本政府修改相关法律,让日本有需要的患病儿童不再远赴海外才能接受器官移植。
这也让薰子对瑞穗的坚持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薰子的坚持,是出于对瑞穗的母爱。可是薰子的坚持,却会剥夺另一个有生还可能的孩子康复的机会。
小说里,有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情节。
瑞穗有一个上门朗读的老师新章房子。有天,一个自称新章房子的女人,自愿加入病童雪乃的募款志愿者团队,努力帮助雪乃募集治病救命的捐款。
在这过程中,新章房子还和其他募款志愿者进行讨论,认为父母为了留下脑死亡的孩子,不愿捐赠器官是自私。当后来雪乃病逝,新章房子也哭得非常伤心,让募捐发起人门胁大为震撼。
读到这里,是否有读者会以为新章房子也许有一个孩子亟待获捐器官,或者她的孩子已因为类似情况而不幸离世?
结果剧情反转,参加募款的“新章房子”,其实是薰子。因为薰子自己为留下脑死亡的女儿而放弃捐助器官,可能是觉得立场相对有些尴尬,她便只能冒称其他人的身份。
这个情节不难看出,薰子固然坚持留下女儿,但她内心也并不是没有煎熬和挣扎。也使得父母该不该留下脑死亡孩子的议题显得更深沉。
薰子该不该放弃脑死亡的女儿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月小牙认为不必有正确的答案,不妨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但对于薰子的选择,月小牙虽然矛盾,却并不是不能理解。矛盾是因为知道很多生病的人在苦苦等待中死者捐赠的器官。矛盾是因为理解薰子的情感。
因为月小牙学生时代有个好友,也是猝然去世。当年哀悼时,月小牙心里感慨,即使知道她始终要离开,可是哪怕她经过几天抢救再离开,让我们心里有个缓冲期,我们心里也好接受一些。
对没有血缘的朋友尚且有这种感觉,想来薰子作为母亲,也很难接受女儿突然离世吧?
瑞穗本人是否认可母亲强行留下自己生命呢?小说结尾,不仅借瑞穗之口,也借被移植心脏的男孩闻到玫瑰的香气去感知心脏原主人的幸福,来暗示瑞穗是认可并感激母亲的行为。
也许东野圭吾本人也很矛盾,一方面他似乎呼吁孩子脑死亡的父母及时捐赠器官,让其他需要器官移植的孩子尽早获救,另一方面,他也认可那些不幸脑死亡孩子的父母的不舍之情。
其实在西方国家,也发生过多起原本要捐赠器官的植物人突然醒来的事件。捐赠器官和放弃植物人的生命,并不冲突。是日本法律的不完善,导致了二者的对立。
不过品味《沉睡的人鱼之家》,最大的魅力不在于寻找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是借这个故事来探讨人性和社会。毕竟,现实中,哪有什么唯一的正确答案呢?
我是元气女文青月小牙,做娱评中的泥石流。原创不易,侵权必究。你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