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王健林曾预言房地产将迈入“深度调整期”,当时许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房价怎么可能真的下跌?
然而,如今市场释放出的信号愈发明确,特别是最近半年内显现的四个关键趋势,已经为2026年房价的走向提供了清晰指引。
最直接的一个信号来自二手房市场的供需严重失衡。
只要浏览主要房产交易平台就能发现,挂牌房源数量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全国二手房挂牌总量已突破753万套,刷新历史纪录。
但与此同时,成交量却呈下降趋势,同比减少了15%。
许多城市面临“挂牌量高、成交低迷”的局面,部分房源挂出数月仍无人问津。
即便有买家前来洽谈,也会在价格上不断压低,不主动降价几乎难以成交。
曾经被看作“硬通货”的二手房,如今在不少地区已成为“难以变现的资产”。
其次,开发商的促销力度空前加大,其背后原因在于库存压力和债务问题日益严峻。
全国商品房库存高达7.6亿平方米,大量滞销房源导致资金链紧张,而2025年还将面临5257亿元的到期债务。
在三四线城市,部分开发商甚至转变营销策略,将商品房包装成“产权式养老公寓”,因为年轻人口外流严重,只能转向本地老年客户群体。
第三个趋势令人意外:房贷利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申请贷款的人数并未明显增加。
短短两年间,房贷利率从5%下调至3%,创下多年新低,银行也简化了审批流程,基本实现“随到随批”。
然而,居民购房意愿依然低迷,主要原因在于居民杠杆率已逼近62%的警戒线,人们普遍不愿再承担长期房贷压力,更倾向于保留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租房人群结构也在变化,35岁以上租房者占比已升至35%,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将“拥有房产”视为生活必需。
最后一个信号是城市内部的房价分化日益加剧。
并非所有地区的房价都在下跌,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优质房产依然受到追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县城和城市郊区的房价持续走低,一些县城房价从每平方米8000元跌至5000元,部分郊区新楼盘即便多次降价,销售中心依旧门庭冷落。
在同一省份甚至同一城市内,不同区域的房价走势差异显著,这种分化趋势仍在持续。
而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并非偶然,而是市场规律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冰火两重天背后的真相
核心区域房价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关键在于稀缺资源的强力支撑。
这些区域通常集中了城市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设施和交通网络——优质学校的学位供不应求,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难以复制,地铁枢纽带来的通勤便利更是无可替代。
只要这些核心资源不发生迁移,对优质房产的需求就不会消失。
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城市,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了稳定的就业市场,持续吸引年轻人流入。
有了人口和产业的双重支撑,房价自然能够抵御市场波动。
即使整体二手房挂牌量偏高,但核心区域具备学区优势、靠近地铁的房源,仍然保持稳定的成交节奏,价格也未出现明显下滑。
反观非核心区域的房价下跌,实质是缺乏支撑因素的必然结果。
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口持续流失,大量年轻人为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纷纷向中心城市聚集,留下的人口多为老年人。
购房需求大幅萎缩,缺乏接盘者,房价自然失去支撑。
此外,这些区域普遍缺乏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除了传统服务业,难以提供高薪且稳定的工作岗位,无法形成人口回流动力,进一步加剧了住房市场的低迷。
更重要的是,当前购房者的决策更加理性。
从过去的“见房就买”转变为“精挑细选”,非核心区域的房源普遍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等问题,自然难以吸引买家,市场话语权彻底向买方倾斜,卖家只能被动降价。
政策层面的困境也加剧了这种分化。
尽管政府不断降低房贷利率,优化限购、限贷等政策,但效果主要集中在核心区域。
非核心区域即便政策放宽,也难以激发购房热情,因为购房者普遍担忧房产贬值、难以转手。
开发商的处境更能说明问题,核心区域的新项目仍能凭借资源优势维持合理去化率,而非核心区域的项目。
即便大幅降价促销,也难解库存高企之困,不少项目甚至被迫暂停销售,等待市场回暖。
归根结底,房地产市场已彻底告别“普涨时代”,进入“优质优价、劣质劣价”的分化阶段。
面对这样的市场格局,不同需求的人群应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2026年房价应对策略
针对不同人群,策略应有所区别。
对于有购房计划的人,若非急需入住,建议保持观望,重点关注核心区域内的优质房源,特别是具备优质学区资源、靠近地铁的房产,这类房源抗跌能力更强。
目前3%的房贷利率处于低位,确实具有吸引力,但在贷款时应预留充足空间,至少准备24个月的房贷作为应急资金,以防止因收入波动导致断供风险。
计划出售房产的人,如无资金压力,可暂时观望,不必急于降价;如急需资金,则应理性定价,避免因挂牌价过高导致房源长期滞销。
此外,对房屋进行简单翻新,例如刷新墙面、更换老旧家电、保持良好卫生状况,有助于提升视觉吸引力,加快成交速度。
处于观望状态的人,应主动关注市场动态,重点关注所在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成交量变化,以及政策层面的调整,例如限购放松、贷款政策优化等。
同时,应留意人口流动趋势,人口持续流入的区域往往更具潜力。
此外,提前了解当地的购房资格要求、首付比例、贷款流程等信息,一旦遇到合适机会,就能迅速把握。
王健林“房地产黄金时代结束”的判断,如今已完全得到验证。
那个闭眼买房就能赚钱的时代已不复存在,2026年购房必须更加理性与谨慎。
地段是否核心、资源是否稀缺、周边产业是否有支撑,这三个要素直接决定了房产的价值,只有把握住这些关键因素,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明智决策。
参考文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