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以“做文明有礼的昌平人”十大文明行动为牵引,立足千年文脉之厚、扎根基层治理之实、汇聚全民参与之力,将文明创建从“宏观部署”细化为“微观感知”,让文明之风浸润街巷肌理、涵养市民心田,书写着昌平向善而生、向美而行的生动答卷。
千年文脉滋养新时代文明根基
历史文脉是流淌于城市肌理、承载着地域记忆的无价瑰宝,在“十大文明行动”推进过程中,昌平区注重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成功举办“文脉传承 文明同行——北京市文化遗产守护与城市文明建设”昌平专场活动,实现历史文化传承与文明创建的深度融合。
活动汇聚歌舞表演、主题市集和互动体验于一体,将大运河文化、明十三陵文化、居庸关长城文化等昌平特色元素有机融入,让文明旅游理念随文化场景自然传递,引导市民在沉浸式感受历史魅力的同时,自觉践行文明行为规范,实现文化滋养与文明提升的同频共振。
遍布各镇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正日益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风的重要平台。回龙观街道结合端午举办文明推广与文化体验活动;霍营街道于七夕组织文化传承实践;城南街道以元宵节为契机推动文明新风深入人心——以节为媒,昌平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让时代新风“立”在身边,真正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文明培育的深度融合。
全域推进构筑文明创建新格局
文明创建从来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全域覆盖”的系统工程。昌平区将十大文明行动深度嵌入城市治理的每一个环节,以社区、村为“主战场”,把文明创建的“大目标”拆解为群众可感知的“小实事”,让文明在“润物细无声” 中落地生根。
在公共空间治理中,沙河镇北街家园第一社区以网格化治理为抓手,细化任务分工,逐楼排查、逐户沟通,清退公共区域堆物堆料;南邵镇以“共享花园”破解楼道花卉乱放难题,进一步发动居民认领“责任花卉”,提升居民归属感。
在邻里和谐构建中,城北街道新悦家园、裕祥、亢山前路三社区联合组建“文明养犬联盟”,凝聚文明养犬宣传合力,把“遛狗牵绳、粪便自清”的倡议转化为养犬居民的行动自觉,有效化解了“犬吠扰民”“粪便污染”等邻里矛盾。
在交通文明守护中,龙泽园街道青少年志愿者、公共文明引导员天北中队值守辖区重点路段,协助维护秩序、普及交规,守护群众平安出行。
这些扎根基层的实践,疏通了文明创建的“毛细血管”,打通了密切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既让治理有力度,更让服务有温度,逐步构筑起“全域覆盖、全民感知”的文明创建新格局。
多方联动实现全民共建共治共享
文明创建从来不是单点发力的“独角戏”,而是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大合唱”。
昌平区以“一月一主题”活动为抓手,联动公安昌平分局、区城管执法局、区文化旅游局等部门同向发力,围绕“文明出行”“垃圾分类”“文明旅游”等主题开展联合行动,构建起齐抓共管的创城工作格局,为全民参与奠定坚实基础。
为激活群众主体意识,昌平区持续开展 “文明拍客拍文明” 创城主题摄影征集活动,广大摄影爱好者在“寻找文明、记录文明”的过程中自觉对标文明规范,修正自身言行,实现“记录文明”与“践行文明”的双向赋能。
乡村治理中,延寿镇搭建“延之有理”协商议事平台,将文明乡风建设、公共设施维护等议题纳入议事清单,让村民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谋划”,通过集体协商定规、互相监督落实,让文明乡风在乡土协商中自然生长。
百善镇上东廓村发挥实地优势,建立“属地+高校”协调联动机制,吸纳周边高校的学生作为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控烟宣传、阵地维护等志愿服务,协助村庄治理,实现环境卫生、文明素养双提升。
从部门协同到群众动员,从乡村议事到校地携手,昌平区以多元联动织密文明创建网络,让每一份力量都成为文明进阶的参与者、推动者,真正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落到实处,绘就全民携手共建文明家园的生动图景。
如今,昌平区正以“十大文明行动”为引擎,推动文明理念深入肌理、文明行为蔚然成风,持续书写着一座城市向善而生、向美而行的崭新篇章。
文/朱美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