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
修行者皆以心为师
从不盲目外求
憨山大师《师心铭》,步步深入
教我们如此用心之道
随智海大和尚讲解
念念内观,感悟“师心之秘”
听其无听,视其无视。
返观内照,念念不住。
诸妄消灭,精一无二。
此乃至人,师心之秘。
在我求之,恢有余地。
不如是观,名为自弃。
什么叫“听其无听”?儒家也教这种方法。心有专注的时候,听而不听,也就是不该听的不听,不该看的不看。只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应该做的事情上,专注一境。专注、虔诚、极致,不要分心。
比如说谈恋爱的时候,彼此忠诚地去发展爱的能力。不要东听西听,东想西想,这山望着那山高。“视其无视”,就是你的眼睛里面只有自己的爱人。人家再美,也是别人的。你都不生觊觎之想,专注忠诚。
最终就是“返观内照”。把所有的精力回转到自己内心上来。从一切的事情而看到自己的心。
你学“六度”不就是要看到自己的心吗?布施是要看到你对物质悭贪的心;持戒是要看到你损伤众生的心;忍辱是要看到你暴怒的心;精进是要看到你懈怠的心;禅定是要看到你散乱的心;智慧是要看到你愚痴的心。
所以说,“有”跟“无”永远在一起,菩提和烦恼永远在一起。在问题当中,你才能够拿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病当中,你才能够检验药的真实效应。
所以修行不要脱离现实的生活,随时随地于事上见心,返观自照,“念念不住”。在念念之间,念起即觉。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方法。修行的一个秘诀就在这儿。
最终,我们要来到这个地方——“诸妄消灭”。看到自己的虚妄、烦恼、纠结,乃至于边见,然后想方设法一个一个地对治。这就要回到中道的正知正见上来。“精一不二”。佛法为什么叫不二法门?专精在正确的方法上,把这个根本的方法学会,你就成功了。
“此乃至人,师心之秘”。这就是贤圣的修心之法。憨山大师把这种修心之法传给你了,体验到没?一切圣贤无非不过就是把这些学会了;一切凡夫就是没把这个学会。
“在我求之”,我们把这样的方法落实在我,求之在我,不求之在人。你看,求之在我的时候,我就是主动的;求之在人的时候,那就是人家学会了,你永远学不会。
他吃饱了,你会不会饱?他成佛了,你会不会觉悟?他健康了,你是不是就没病了?所以说,不要求之于人。包括AI,你可以使用它,但是不要依赖它。你要把AI的运作方法学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强大的“AI”。
所以,求之在我的时候,修行永远都有广阔的天地,叫“恢有余地”。你不求之在我的时候,给你的空间就非常小,你还能有啥作为?盲目地攀比,盲目地依赖,你可以做的事情就很少。当你主动承担,求之在我,求之在内,求之在因,求之在理,那我们修行就大有作为。
“不如是观,名为自弃”。这样观,就是圣人的鉴心、用心之道;不这样观,就是自弃于圣贤,甘做一个凡夫。你把这些学会了,也就走在传统文化之道上。你把这个方法丢了,就不是传统的中国人,学的全是朝外在的依赖。
我们要感恩憨山大师。他用几句话就把圣贤之道、传统文化的精髓传达给我们。实际上,就是要我们回到内心。当回到自心上的时候,什么你都能得到;背离自心的时候,你就会成为一个朝外追逐的“流浪汉”。
编辑|巍然 图片|小立
美编|妙能 责编|慧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