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宣布,他们用两种常见的“老药”,成功清除了乳腺癌幸存者体内“沉睡”的癌细胞,在一项关键的II期临床试验中,联合用药组甚至实现了100%的三年无复发生存率!这项研究发表在9月2日《自然-医学》杂志上。
是的,你没有看错。对于全球成千上万乳腺癌幸存者来说,“复发”这把悬在头顶的利剑,今天终于有望被彻底粉碎!
◆ 01 看不见的敌人:最深的恐惧,源于未知
每一个结束治疗的乳腺癌幸存者,在庆祝新生的同时,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共同的梦魇——复发。
为什么会复发?因为在我们的身体里,可能还潜伏着初次治疗后幸存下来的极少量癌细胞,被称为“休眠癌细胞”(DTCs)。它们不生长、不活跃,像一颗颗微小的“定时炸弹”潜伏在骨髓等身体深处,CT、MRI等任何常规检查都发现不了它们。
它们可能沉睡数年,甚至数十年。但一旦被唤醒,就会卷土重来,引发致命的转移。
过去,面对这些看不见的敌人,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等待和观察”。这种无力感,是所有幸存者和医生心中最大的痛。
但现在,游戏规则可能要被彻底改写了。
◆ 02 天才的设想:别等敌人醒来,在睡梦中就干掉它!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想法:
我们为什么非要等敌人醒来?为什么不能在它们沉睡时,就潜入梦境,将其一网打尽?
经过多年研究,他们终于破解了这些休眠细胞的“生存密码”——它们依赖两条关键的生命通路来维持休眠状态:
“细胞自噬”(相当于细胞的“内部回收续命系统”)和“mTOR信号通路”(相当于细胞的“生长代谢总开关”)。
找到了弱点,下一步就是找到武器。
更令人惊喜的是,武器居然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发现,两种早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老药”,恰好就是这两条生命通路的“克星”:
羟氯喹(HCQ):一种抗疟疾和风湿的药物,能精准打击“细胞自噬”。
依维莫司(EVE):一种抗排异和抗肿瘤药物,是“mTOR通路”的强效抑制剂。
这个“老药新用”的设想,不仅天才,更意味着未来的治疗方案可能会更经济、更容易获得。
◆ 03 震撼的结果:一份接近满分的临床答卷
理论再完美,也需要实践来检验。于是,名为“CLEVER”的II期临床试验开始了。
研究团队招募了51名体内检测出有“休眠癌细胞”的乳腺癌幸存者,将她们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
在中位随访长达42个月后,他们交出了一份震撼人心的成绩单:
清剿效率:治疗后,超过80%的患者体内的休眠癌细胞被成功清除!
生存奇迹:单药治疗组(HCQ或EVE),3年无复发生存率超过90%!联合用药组(HCQ+EVE),3年无复发生存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0%!
是的,100%!这意味着,在参与这项试验的联合用药组中,没有一例癌症复发。
数字是冰冷的,但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无数家庭滚烫的希望。
◆ 04 曙光:从被动等待到主动预防
这项研究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几个漂亮的数字。它标志着乳腺癌治疗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从今往后,我们可以从被动地“等待和观察”,迈向主动地“监测和清除”!
当然,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目前还只是一项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距离成为全球标准治疗方案还有一段路要走。研究团队已经启动了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但无论如何,这扇通往未来的大门已经被推开。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能早日到来,让每一位乳腺癌幸-存者,都能真正地、彻底地“毕业”,拥抱一个再无后顾之忧的灿烂人生!❤️
参考文献:
Angela DeMichele, Amy S. Clark, et al.Targeting dormant tumor cells to prevent recurrent breast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2 trial.Nature Medicine, 2025; DOI: 10.1038/s41591-025-03877-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