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韩国《中央日报》《东亚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之前因反对政府扩招政策而集体离职的实习和住院医生,大部分已经同意从今年9月开始返回工作岗位。这对于一度陷入瘫痪的韩国医疗系统来说,真的可以说是一个期待已久的好消息。那么,这场搅动韩国民生的风波到底是怎么开始的呢?
![]()
根源要追溯到去年2月,当时还是尹锡悦政府执政时期。为了快速缓解长期存在的医生短缺问题,尹锡悦政府推出了一项医学院扩招政策:计划从2025学年开始,在五年内每年新增2000名医学生招生名额。可这个政策从一开始就引发了巨大争议,韩国医疗界几乎是“一边倒”地反对。
医生们的质疑很明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完全没有征求一线医生的意见,也没有认真评估现有医学教育资源、临床培训基地的承载能力。他们担心,这种“盲目追求数量”的扩招,会直接稀释医学教育质量,导致未来医生专业能力下降,甚至可能引发过度医疗、诊疗安全风险增加等一系列连锁问题。但即便反对声音铺天盖地,尹锡悦政府依旧坚持推行这项政策,没有做出实质性调整。
![]()
结果可想而知,医疗界的不满彻底爆发。上万名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选择用“集体辞职”的方式表达抗议,原本承担着大量基础诊疗、手术辅助、患者护理工作的群体突然缺位,韩国医疗系统瞬间陷入混乱。多家大型医院的外科、急诊科几乎停摆,连常规手术都难以安排;基层诊所更是因为人手不足,连日常接诊都难以维持。那段时间,很多普通人生病找不到医生,慢性病患者没法复诊,急诊病人甚至要跨市就医。
![]()
医疗危机不断升级,虽然政府后来把危机级别调到最高,但始终没能拿出有效解决办法。直到今年四月,在舆论压力和民生困境的双重倒逼下,尹锡悦政府终于松口,宣布从2026学年起恢复原来的医学院招生规模,相当于变相承认了此前扩招政策的问题。但此时,医生和政府之间的信任已经破裂,大多数医生仍然不愿意回到岗位。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李在明总统上任之后。新政府刚一履职,就敏锐地意识到,医疗系统的瘫痪已经严重影响到民生根本,必须优先解决。所以他们迅速调整策略,摒弃了尹锡悦政府“强硬对抗”的思路,不再把医生群体当成“对立面”,而是主动搭建沟通平台,诚意邀请医疗团体代表坐下来共同协商。
![]()
从今年七月份开始,政府相关部门与医生代表进行了多轮对话,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直面医生们关心的权益保障、教育质量、资源分配等核心诉求。政府不仅明确承诺,会保护返岗医生的合法权益,不会因此前的辞职抗议“秋后算账”,还同意重新审视医学教育体系改革、医疗资源均衡分配等更深层次的问题,甚至愿意根据医疗界的合理建议调整相关政策。
这种“以沟通代替对抗、以诚意化解矛盾”的方式,显然比之前的强硬手段更有效。僵持了18个月的僵局,终于开始出现松动,越来越多的医生愿意重新考虑返岗。根据最新消息,目前韩国多家大型医院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招聘工作,超过80%的离岗医生已确认返回。首尔、釜山等医疗压力较大的地区,也开始逐步恢复心脏手术、癌症化疗等重要诊疗服务。基层医疗机构的接诊能力也在稳步回升。老百姓以后看病,应该会比以前顺利很多。
![]()
回顾整个事件,我们能看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草率和缺乏沟通,真的可能引发巨大的社会代价。一个原本可以协商解决的问题,最终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医疗危机。虽然现在医生陆续返岗,局面逐渐缓和,但韩国政府要彻底修复和医疗界的信任,还需要更多时间和诚意。不过对于韩国普通民众来说,眼下最实在的好消息就是:尹锡悦政府留下的这个大麻烦,总算有人在认真解决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