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一篇刊登在伊朗《选择报》上的长文在德黑兰引起了巨大轰动。77岁的伊朗前总统鲁哈尼罕见出手,直接点名伊朗体制问题,甚至将矛头指向革命卫队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
仅仅几天后,27个改革派组织联合发声,一口气列出11条改革要求,内容之激进,在伊朗过去20年中前所未见。街头巷尾的议论声、社交媒体上的热帖、大学讲堂内的私语,全都在讨论两个问题:
鲁哈尼到底是想改革,还是在筹谋一场更大的权力更替?伊朗政坛这场突然冒头的风暴,会不会演变成一场席卷全国的变革?
8月20日,抗议活动蔓延至全国多个城市。这一次不再是单纯的“面包和饮用水”问题,而是民众开始公开质疑整个政治体制。设拉子、伊斯法罕、德黑兰的街头,革命卫队的海报被焚烧,年轻人高喊“我们要的不是导弹而是牛奶”。
他们的愤怒并非凭空而来。过去几年,伊朗经济几乎跌至谷底。2025年上半年通胀飙升至52%,货币大幅贬值,失业率突破30%。有的中产家庭甚至开始排队领救济粮,首都居民靠水车维生,一瓶水比油还贵。
在这样一个国家,军队却坐拥离岸账户,投资海外,控制国内80%以上的大型工程和能源项目。革命卫队早已不是一支军队,更像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寡头。
这也是鲁哈尼为什么要出手。他公开表示:“军队的职责是保卫国家,不是掌控经济。”他的这番话在伊朗社会引发共鸣,也代表了一部分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
伊朗革命卫队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最初的任务确实是保卫国家和伊斯兰制度。但从两伊战争开始,他们逐步涉足民生、基建、能源,甚至控制国家电信、银行系统。
到现在,革命卫队旗下企业超过500家,年利润高达300亿美元,掌控着国民经济的40%。在西方制裁重压下,伊朗能够出口的石油,几乎全掌控在革命卫队手中。这也意味着,一旦谁想动他们的“蛋糕”,就会触碰到体制中最敏感的神经。
实际上,革命卫队不仅在经济上拥有绝对话语权,在政治、外交和情报领域同样拥有实权。2023年10月起,以色列对“抵抗之弧”势力发动新一轮打击,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的革命卫队高层接连被定点清除。2024年4月1日,以色列甚至直接空袭了伊朗驻叙大使馆。
伊朗的反应却显得软弱无力。发射几百架无人机与导弹,被以色列在美国和欧洲盟友的帮助下几乎全部拦截。而以色列的报复却精准高效,12天内刺杀了十几名伊朗高层,包括核科学家和情报官员。
2025年6月,以色列发动“崛起雄狮”行动,动用200架战机和330枚精确弹药,对伊朗多个目标实施空袭。造成935人死亡、5000人受伤。革命卫队在这场军事冲突中彻底败北,甚至有传闻称,连哈梅内伊本人都是暗杀目标。
这场军事耻辱,把原本只能私下讨论的问题摆上了台面:既然军队无法保卫国家,又为何还要控制经济与外交?
2025年7月和8月,哈马斯和真主党领袖接连遇袭身亡,叙利亚政权轰然倒塌,伊朗在中东苦心经营多年的代理人体系几乎瓦解殆尽。曾经高喊“输出革命”的革命卫队,如今成了失败的代名词。
这也是为什么,鲁哈尼此时站出来,不只是一个人讲话,而是背后有组织、有群众、有时机的政治动作。
27个改革派组织联合推出11条改革方案,要求释放政治犯、解除前总统哈塔米的软禁、接受国际核查、允许公开批评政府,最核心的一条,是要求革命卫队退出经济领域。
这一提案在伊朗引发极大震动。保守派媒体迅速出手,《世界报》发文称这份改革计划是“西方敌人的阴谋”,法尔斯通讯社更是直接称其为“通敌总章程”。革命卫队司令萨拉米甚至警告称:“谁想与美国和解,就是伊朗人民的敌人。”
这场斗争不仅仅是言语交锋,更是权力的实质角力。85岁的哈梅内伊身体状况成谜,接班人之争早已在体制内部暗流涌动。
呼声较高的有他的儿子穆杰塔巴和司法总监拉夫桑贾尼,都是保守派铁杆。改革派几乎被排除在接班游戏之外,只能借助社会动员寻找突破口。
在这背景下,新总统佩泽希齐扬的一番话引人注目。他在4月公开表示“欢迎美国投资者”,甚至称“最高领袖并不反对”。这段话不只突破了官方话语限制,更说明体制内部已经出现裂痕。
更大的问题是军队内部分裂的迹象也开始出现。有传闻称,一些中层军官私下支持鲁哈尼的主张,认为军队经商严重影响战斗力。这在过去的伊朗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在国际层面,美国虽然表面上不干涉伊朗内政,但背后对以色列的深度支持早已不是秘密。内塔尼亚胡曾公开表示,是特朗普亲口要求他拒绝与伊朗停火。
鲁哈尼的出现,打破了原本平静的权力分布。他不是要推翻体制,而是要撬动它最顽固的部分——军政合流的革命卫队。
这场变化,不是空穴来风。联合国报告指出,伊朗九成底层家庭无法摄取足够蛋白质,儿童牛奶摄入率仅为2%。当民众几乎无法维持基本生活,而军队却掌握国库、投资海外、掌控内政外交,革命卫队的存在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巨大障碍。
鲁哈尼抓住的,不只是一次政治机会,更是一种社会情绪。他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改革派的复苏,是对过去几十年体制路径的一次挑战。
哪怕宪法监护委员会动用权力打压他,哪怕媒体污名化他“通敌叛国”,只要民众的愤怒没有平息,这场斗争就不会结束。
短短几个月内,伊朗从军事失败到政治动荡,从经济崩盘到体制裂缝,一切都集中爆发。而鲁哈尼,正处于这场漩涡的中心。
这场斗争的走向目前尚不明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伊朗的权力结构,已经无法回到从前。
鲁哈尼的发难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伊朗政治、经济、军事多重危机下的系统性反应。革命卫队的垄断地位开始动摇,改革派的声音重新登场,伊朗站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未来走向如何,全世界都在看。
信息来源:
[1]哈梅内伊用中文发文:中伊具备重塑地区乃至全球格局的变革性力量 观察者网
[2]以伊冲突后哈梅内伊首次公开露面,特朗普坚称“不允许”伊朗重启核计划 澎湃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