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9岁的张先生(化名)因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下简称ARDS)合并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尿毒症期)被送进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面对这例基础病复杂、病情凶险的极危重患者,重症医学科团队联动多学科迎难而上,凭借体外膜氧合(以下简称ECMO)+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以下简称CRRT)的“生命双擎”,最终打赢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
张先生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已发展到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尿毒症期),每周都要靠透析维持生命,基础体质极差。此次因肺炎入院后,病情急转直下——肺部迅速出现“白肺”,伴随顽固性低氧血症,常规治疗手段已难以逆转病情。
更棘手的是,救治过程中还藏着多重“雷区”:机械通气需在保证氧合的同时,严格执行肺保护策略,稍有不慎便可能加重肺损伤;持续的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时刻威胁着患者的心脏,尤其是右心功能,稍有波动就可能引发循环崩溃;尿毒症状态让液体管理、毒素清除和内环境调控难上加难,每一步操作都如履薄冰。
面对危局,重症医学科主任李长辉带领医护团队没有退缩。他们借助重症超声精准评估患者病情,迅速报告医疗管理部,第一时间邀请肺病一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介入中心、肾病科等多学科专家紧急会诊。经过反复讨论,团队决定启动ECMO+CRRT“双擎”联合治疗。
给肺“放假”:迅速为张先生建立VV-ECMO(静脉-静脉ECMO)支持。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管道将他体内的静脉血引出,经过ECMO设备中的氧合器“人工肺”进行气体交换,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再将含氧丰富的血液送回体内。这相当于为衰竭的肺部“减负放假”,为肺部炎症的控制和功能恢复争取宝贵时间。同时,团队还严格执行肺超保护策略和右心保护策略,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给肾“帮忙”:在ECMO启动的同时,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也同步上线。如果说ECMO是“人工肺”,那CRRT就是“人工肾”。它能持续、缓慢地清除张先生体内多余的液体、代谢废物和炎症介质,精细调控体内的容量平衡,稳定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最大程度保护他仅存的残余肾功能,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
“双擎”启动只是开始,后续的精细化管理更是对医护团队的巨大考验。在ECMO+CRRT支持下,医护团队精密协作,成功实施多次俯卧位通气,显著改善氧合与肺复张。撤机前为精准评估肺部,团队携带ECMO系统,周密预案保障下成功完成外出CT检查。此外,稳定期融入中药汤剂,协同抗炎、调节免疫、改善症状,规避肾毒性风险。
经过全体医护人员不分昼夜的坚守和努力,ECMO支持6天后,张先生的肺部功能明显改善,成功撤离ECMO;有创机械通气8天后,张先生的自主呼吸能力逐渐恢复,顺利脱离呼吸机,能够自己呼吸了。病情稳定后,张先生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此次极危重患者的成功救治,不仅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精湛技术与无畏担当的生动体现,更彰显了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力量。从ECMO与CRRT“双擎”的精准联动,到中西医协同的优势互补,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医护人员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这一案例不仅为类似重症患者的救治积累了宝贵经验,更传递出医院医护团队在危重症救治领域不断突破、勇攀高峰的决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