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又来搞笑了!阵风战机明明在与歼-10的较量中败下阵来,还没缓过神,就被硬拉去和歼-20作比较。
仿佛上一场尴尬的失败不存在一样,他们又开始自我安慰:虽然打不过歼-10,但面对歼-20,阵风依然有一线“生机”,这种逻辑怎么看都像是强行找补!
先说事实,歼-10早在今年的实战中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用一场干净利落的胜利让不少西方人傻了眼。
但西方一些媒体和专家嘴硬到不行,把失败归咎于印度飞行员轻敌、情报不足,甚至战术错误,换句话说,就是阵风自己“不小心”,这种解释看似合理,实则回避了最关键的问题:中国战机的性能早已不是过去那副模样。
在美媒眼里歼-10还被贴上了“仿制F-16”的标签,好像中国战机只能抄袭,但这明显经不起推敲。
歼-10的鸭翼布局和F-16的常规布局完全不同,说是仿制纯属无稽之谈,事实上中国在研发歼-10时,确实借鉴过西方的经验和软件工具,但那是学习交流,而不是照搬,要按他们的逻辑,美国F-15是不是也得算是“山寨米格-25”?
回到阵风和歼-20的比较,美媒的核心观点是:歼-20更像截击机,专长在超视距作战,不适合近距离格斗;而阵风机动性更好,如果能拉近距离,就能用30毫米机炮扳回一城。听上去挺刺激,但问题是谁能保证阵风有机会靠近?
歼-20的设计理念就是远程打击,依靠隐身和超音速巡航来掌握主动权,霹雳-15导弹的射程足够让歼-20在百公里外就把敌人解决掉,根本不给对手靠近的机会,即便侥幸躲过导弹,歼-20依旧能凭借速度和态势感知优势拉开距离。
等到阵风费尽力气追上来,很可能还没锁定目标,就被霹雳-10从越肩角度直接送走。
再看阵风的所谓“胜算”,如果要让它赢歼-20,必须满足一连串的假设:歼-20发射的四枚霹雳-15全部哑火,飞行员还主动放弃距离优势,跑到阵风面前耗着,最后两枚霹雳-10再奇迹般脱靶。
只有这种“连环送人头”的剧情,阵风才有可能用机炮成功击落歼-20,显然这种可能性只存在于纸面推演里。
其实歼-20在近距离格斗上也不是软柿子,它采用升力体结合鸭翼的气动设计,机动性完全不输四代机。
而且配合分布式光电孔径系统和头盔显示器,飞行员可以实现全方位锁定,再加上霹雳-10具备越肩攻击能力,近身缠斗也未必是阵风的好事,西方人将歼-20想象成“隐身版米格-25”,更多是自我安慰。
不过也不能说阵风完全没价值,它是一款全能型战机,空战、对地打击、反舰、核打击、电子战都能干,适合中小国家一机多用。
印度买它就是图个能撑场面,但这也意味着它样样通、样样平庸,真正上了高端战场,就暴露了短板,拿它去对标歼-20这种专注制空的顶尖选手,结果可想而知。
更关键的是,空战模式早就变了!
海湾战争之后,超视距作战成为主流,近距离格斗几乎绝迹。俄乌冲突、印巴冲突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在设计歼-20时,就是奔着这一方向去的,而不是还沉迷于老一套的格斗思维。西方一边明知如此,一边又执迷于“机炮反杀”的幻想,显得颇为矛盾。
所以,阵风能不能打赢歼-20?答案其实已经很明确,单打独斗时,他几乎没有胜算。唯一的机会是依靠体系作战,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支援来创造条件,但那是“体系”的胜利,不是阵风本身的本事。
只能说阵风是一款适合小国凑合用的多用途战机,优点是能干很多事,缺点是没有一项能在顶级对抗中拿得出手。
歼-20则是为制空而生,在远程感知、隐身和超音速巡航方面拉开了代差,美媒口中的“阵风有胜算”,更像是自我安慰的幻想,现实战场上阵风面对歼-20,恐怕连机会都等不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