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他,不是流量明星,却是无数人心中“最该追的星”,2015年九三阅兵,他擎起五星红旗,震撼世界。
![]()
来自河南农村的小伙张威,用七年血汗,将30斤国旗与自己融为一体。
这份荣耀,究竟是怎样炼成的?这份光荣背后,是怎样的身体极限与精神磨炼?
![]()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当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张威,在万众瞩目的天安门广场擎起那面长5米、宽3.3米的五星红旗时,他臂膀上承载的,又何止是旗杆加旗帜那沉甸甸的30斤,他担负着新一代青年的责任和坚毅。
![]()
想要成为擎旗手,首先得用身体征服国旗最直接的物理重量,这个过程,没有捷径,只有用超乎想象的训练,把30斤的外部负荷,一寸寸刻进肌肉,一道道化为伤疤,将自己的身体与国旗融为一体。
![]()
他的右臂,被战友们戏称为“麒麟臂”,比左臂明显粗壮一圈,这绝非天赋异禀,而是每天超过300次挥舞哑铃,用最枯燥的重复雕刻出的肌肉勋章,为了在风雨中也能稳如磐石,他在旗杆一端挂上两个水壶练习。
![]()
当别人结束一天的训练时,他却默默扛起30斤的旗杆,继续一个人的征程,他不惧辛苦,日复一日的训练着,这条路,是用伤痛铺就的,手上反复磨出的血泡早已是家常便饭,他曾一口气给家里寄回13双磨破的手套,长期的训练,甚至让他的手变得麻木,连拿筷子都感觉不到。
![]()
这是一种极致的身体对抗,是对极限的不断挑战,然而,当他谈及这一切,眼神里却满是光,他说,当自己成功将国旗展开的那一刻,感觉所有艰辛和付出,全都值了,他的坚韧和对祖国的赤诚打动每一个人。
![]()
万里挑一的孤勇者
如果说30斤是身体的考验,那么精神上的“千钧”之重,则源于这个岗位的独一无二在整个仪仗方队中,升旗手,有且仅有一名。
想成为这“唯一”,门槛高得惊人,身高必须在1.8米到1.92米之间,五官端正、身材协调、动作标准,这些硬性条件就已筛选掉绝大多数人。
![]()
张威从2018年9月入伍,直到2021年,才因表现突出获得了练习升旗的资格,这条路,他走了近三年,从河南驻马店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走出的孩子,最终站上了这个万众瞩目的位置,他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
这份重量,还来自于历史的传承,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阅兵式上,他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行进至升旗台,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回响之上,他曾说,希望国旗高高飘扬,让先辈们看到今日中国的繁荣昌盛,这个朴素的愿望,支撑着他扛起了这份使命。
![]()
这份信仰的种子,早在2015年就已埋下,当时17岁的他,在学校参加了一次国旗护卫队的爱国主义教育后,便立下了从军的志向,如今,他自己也成了那抹最耀眼的中国红,被无数网友赞誉为“我们该追的星”。
![]()
屏幕那头的泪光
对张威的家人而言,这面国旗的重量,是一种更为复杂和深沉的情感,它既是整个家族的无上荣光,也是对儿子聚少离多、承受苦累的无尽心疼。
阅兵那天,他的父母守在驻马店老家的电视机前,当儿子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上时,两位老人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激动得说不出话。
![]()
母亲的第一反应,满是天下父母共有的心疼,她喃喃地说着儿子“瘦了、黑了”,而一向内敛的父亲,虽强忍着情绪,但泛红的眼眶早已出卖了他,他只对儿子说了一句:“再接再厉,继续报效祖国。”
![]()
这份牵挂,还曾跨越千里,化作一次秘密的守望,有一次,张威的父母和妹妹在他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来到北京,只为亲眼看他升一次旗,他们从凌晨等到日出,在人群中默默注视着儿子完成任务。
![]()
直到任务结束,张威才得知家人就在不远处,他脸上的表情,是从未有过的、孩子般的惊喜,在岗位旁,一家人短暂的拥抱,胜过千言万语,承载了无数个夜晚对家乡对父母亲人的思念。
![]()
有国才有家,张威用对国家的奉献,诠释了对家庭最深沉的爱,他擎起的,早已不是一面普通的旗帜,而是更多的责任和担当,每一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背后,都站立着无数个像张威一样的人,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为这抹“中国红”,注入了最坚实、最深刻,也最温暖的分量。
信息来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