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利明如今正面临其职业生涯中最复杂的局面,他需要同时应对多重危机:既要化解股权冻结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又要加速万达电影与儒意系内容的深度融合,还要让备受争议的支付牌照业务合规运营、创造价值。
作者|三畏 题图 |网络
一则股权冻结公告,让低调的资本大佬柯利明重回聚光灯下。这位凭借独到眼光从金融跨界影视、又借助资本运作构建起“儒意系”的商业巨子,正面临新的挑战。
8月28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显示,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297万元股权和上海儒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990万元股权被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冻结期限均为3年。
这两家“儒意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柯利明,且其直接持有99%的股权。据股权穿透信息,这两家公司通过北京万达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持有万达电影约20.64%的股权,是万达电影的大股东。
资本新变,千万元股权突遭冻结
上海儒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主要从事股权投资和资产管理业务;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则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300万元人民币,专注于影视内容制作与发行。这两家公司构成了柯利明"儒意系"资本版图的核心架构,也是其控制万达电影等重要资产的关键载体。
此次被冻结股权涉及儒意影视297万元股权和儒意投资990万元股权,合计1287万元。虽然金额在资本市场上不算特别巨大,但这一事件发生在柯利明全面接手万达电影控制权、正全力推进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时机颇为微妙,引发了市场各方的广泛关注和诸多猜测。
目前,两家"儒意系"公司股权冻结的具体原因尚未明晰。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未公开披露详细案情,市场上也缺乏明确的消息源解释此次冻结的背景和目的。这种信息真空状态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投资者普遍关注这是否会影响到万达电影的稳定经营和战略推进。
从股权结构来看,柯利明对这两家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直接持有99%的股权。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在民营企业中虽不罕见,但也意味着公司决策高度依赖个人,任何针对实际控制人的风险事件都可能对公司治理和经营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
此次股权冻结事件,无疑给正在扩张中的"儒意系"资本版图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
万达易主,王健林断腕求生
据悉,此次股权冻结事件之所以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与柯利明近期大手笔接手万达电影控股权密切相关。
2023年底,王健林及旗下公司与上海儒意投资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股权转让协议,以21.55亿元的价格将北京万达投资51%的股权转让给儒意投资。
这笔交易于2024年4月15日正式完成,北京万达投资原股东王健林和万达文化集团全面退出,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柯利明,万达电影正式进入"儒意时代"。
4月17日,万达电影发布《关于间接控股股东股权转让完成暨公司控制权变更的公告》,正式确认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柯利明。
遭遇债务困境的万达王健林不得不放弃曾经最为看重、投入大量心血的文旅板块核心资产,结束了万达电影作为万达系旗舰上市公司的时代。
卖掉控股权后,王健林的减持步伐并未停止。通过天眼查股权穿透可见,如今在万达电影占股4.39%的莘县融智兴业管理咨询中心,其控股股东为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控人仍为王健林。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莘县融智已经两度减持万达电影股份,继续套现离场。
与此同时,万达电影的另一重要战略股东阿里巴巴也在大幅减持。2018年2月,阿里巴巴曾通过关联公司"杭州臻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46.76亿元的总价战略入股万达电影,获得7.66%股权,当时被视为"新零售+新娱乐"的战略联盟。
时过境迁,就在2024年8月19日万达电影公告披露,杭州臻希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万达电影不超过2941万股。本次权益变动后,杭州臻希持股比例降至约5%,几乎退出了重要股东行列。两大主要股东的相继退出,为万达电影的未来发展增添了更多变数。
业绩逆转,一年盘活万达电影
尽管股东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但万达电影仍称得上是“万达系”遗留下来的优质资产。
最新财报显示,万达电影2025年中期实现营收66.89亿元,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72.55%至5.36亿元。
这一业绩表现与过去五年的波动形成鲜明对比。2019-2023年,万达电影营收波动明显,净利润五年累计亏损124.73亿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分别亏损47.22亿元和68.41亿元,主要受疫情冲击和影视行业寒冬影响。
被“儒意系”收购后的一年里,这家院线龙头企业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其已连续16年蝉联票房冠军。在全国票房TOP100影院中,万达电影由2024年的47席增加到51席;TOP500影院中,从2024年的216席增加到2025年的246席。
春节档万达电影票房超12.4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从发展战略上看,万达电影正从“院线运营商”向“超级娱乐空间”打造者转型。
今年6月,万达电影在发布会上提出“1+2+5”战略:1是指超级娱乐空间;2是指国内、国际两大市场;5则指院线、影视剧集、战略投资、潮玩和游戏等五大业务板块。这是万达电影完成并购重组后诞生的一套新玩法。
借势达人,柯利明的资本腾挪术
这位被称为"中国影视投资奇才"的人物是谁?
图源 |网络
柯利明1982年出生于湖北黄冈,自幼展现出过人的数学天赋。高中阶段即远赴海外求学,在澳大利亚获得货币银行学硕士学位后,顺利进入金融行业深耕。在香港Persistent Hedge对冲基金公司任职的五年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投资分析和风险管理经验,这为他日后在资本市场运作奠定了基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成为柯利明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他敏锐地察觉到娱乐产业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的抗跌性,毅然决定转行内地,投奔其兄柯久明于2007年创立的儒意欣欣影业。该公司最初以广告业务为主,柯利明加盟后立即着手战略重组,将公司更名为儒意影业,并全面转向影视剧投资制作领域。
柯利明在内容投资方面的眼光确实独到。他早期投资的《铁齿铜牙纪晓岚4》《刀客家族的女人》等剧集就获得市场认可,随后更是打造出《琅琊榜》、《芈月传》等现象级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获得收视佳绩,更成为行业标杆,奠定了儒意影业在行业内的地位。
2012年,柯利明做出了一个令业界惊讶的决定:投资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当时青春题材在电影市场并不被看好,但该片在2013年4月上映后却一举斩获超7亿元票房,创造了中国女导演票房最高纪录,也成为当年电影市场的最大黑马。
此后,柯利明又相继投资了《老男孩》《小时代3》《缝纫机乐队》《你好,李焕英》《送你一朵小红花》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作品。其中,《你好,李焕英》更以超过54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季军,充分证明了柯利明在影视投资领域的精准眼光和商业嗅觉。
值得注意的是,柯利明善于将金融领域的结构化思维运用到影视投资中,通过投资组合管理、风险对冲等金融手法来降低行业固有的不确定性,这种"金融+影视"的独特模式成为他在行业内脱颖而出的关键优势。
借壳上市,中国儒意的资本路径
凭借影视内容领域积累的雄厚资本,柯利明再度施展其金融专长,开启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其操盘手法既展现了对资本周期的精准把握,也体现了高超的风险驾驭能力。
2014年,柯利明完成其首次资本化尝试。儒意影业通过被A股上市公司中技控股(现ST富控)以15亿元对价收购的方式实现"曲线上市",该交易对应11.54倍市盈率,在当时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然而,此次"联姻"并未持久,中技控股随后因原有主业陷入困境而濒临退市。敏锐察觉到风险的柯利明果断寻求退出路径,并精准捕捉到新的历史机遇:与恒大集团许家印的合作。
2020年4月,由恒大与腾讯联合控股的港股上市公司恒腾网络(0136.HK)宣布以72亿港元的全资收购方案,将儒意影业纳入麾下。
交易完成后,恒大持股55.6%成为控股股东,腾讯持股19.32%位居第二,柯利明团队则获得剩余股权及经营管理权。这一步骤不仅使儒意获得了更高的估值溢价,更使其成功登陆国际资本市场。
然而市场的戏剧性变化超乎所有人预期。2021年恒大债务危机全面爆发,许家印被迫出售资产自救。柯利明再次展现出惊人的资本嗅觉和决断力:2021年6月,他通过一系列复杂交易,以44.33亿港元的对价从恒大手中购入7.39亿股恒腾网络股份。
交易完成后,恒大持股比例降至37.55%,柯利明持股比例则升至20.5%,超越腾讯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和实际运营者。
这场资本大戏在2021年11月迎来高潮:恒大集团清仓所持全部恒腾网络股份,柯利明正式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仅仅一个月后,恒腾网络发布公告更名为"中国儒意",标志着柯利明成功完成"借壳上市"的资本跃迁。
根据最新公开信息,柯利明目前持有中国儒意18.32%股权,并担任董事会主席,最终将一家曾经的网络子公司转型为市值超百亿港元的影视文化产业旗舰。
布局金融,再接万达烫手山芋
柯利明的"儒意系"与万达的交集远不止于影院资产。在万达系持续收缩阵线的过程中,儒意俨然成为重要的"接盘侠"。
今年7月22日,中国儒意再次出手,以2.4亿元的对价收购万达金融板块的核心资产: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
这笔交易的核心价值标的是一张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全国性第三方支付牌照。此举被市场解读为中国儒意意图切入金融科技领域的关键布局,展现了柯利明构建"内容+支付"生态系统的战略野心。
中国儒意在公告中阐释了此次收购的战略逻辑:快钱的支付服务能够与集团现有业务形成多维协同:一方面赋能线上流媒体、游戏业务的支付闭环,另一方面打通万达电影线下影城场景的数字化交易,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支付体系。
然而,这张支付牌照的背后却暗藏隐忧。相较于2014年万达收购快钱时约20亿元的估值,此次交易估值缩水近90%。
更令人担忧的是,该牌照有效期仅剩不足一年,且快钱近年来屡因违规经营遭受监管处罚。公开信息显示,近三年快钱累计被罚金额超过千万元,暴露出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严重缺陷。
十字路口的"儒意系"与资本棋局
截至2025年9月5日盘中,中国儒意(00136.HK)股价稳居2.77港元,总市值突破454亿港元,稳坐港股文化传媒板块龙头交椅。这一市值表现背后,是资本市场对其战略转型的持续看好。
多家知名投行近期纷纷给予"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上调至3.5港元。分析师特别指出,游戏业务的快速增长潜力,以及与万达电影整合后产生的协同效应,正在成为公司价值重估的关键催化剂。
然而,在这片向好的态势之下,"儒意系"实则正站在发展的关键十字路口。一方面,新接手的万达电影业绩亮眼,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激增超370%,显露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另一方面,核心公司却突遭股权冻结,新获的支付牌照也面临监管风险,使柯利明构建的资本版图面临严峻的稳定性考验。
柯利明如今正面临其职业生涯中最复杂的局面。从内容制作起家,到通过资本运作整合产业链,再到如今布局金融科技,他需要同时应对多重危机:既要化解股权冻结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又要加速万达电影与儒意系内容的深度融合,还要让备受争议的支付牌照业务合规运营、创造价值。
站在这个关键节点,柯利明的下一步棋将至关重要。
如何化解股权冻结危机,维护资本市场信心?如何高效整合万达电影的线下渠道与儒意系的内容IP,实现真正的协同效应?又如何让支付牌照这张"烫手山芋"焕发新生,为文娱生态赋能而非拖累?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儒意系"能否跨越当前的发展瓶颈,真正实现从内容公司到科技赋能型文娱帝国的华丽蜕变。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受限于数据与认知局限,无法保证内容的绝对准确客观,如有异议请联系文轩。
电邮 :wx@wenxuan.news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