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菲律宾总统突然宣布了!从 9 月 1 日起,菲律宾所有大米进口要按下 60 天的暂停键。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动手”了,不是主动,而是被动,进口大米的国际形势愈发“严峻”,马科斯再不做出“决策”,菲律宾群众可就真的吃不起大米,揭不开锅了!
问题来了:菲律宾作为在全球进口大米都排得上号的国家,每年从不同国家进口大米的重量已经稳定在几百万吨,突然不进口大米,岂不是更容易引起国内“恐慌”?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一点是,菲律宾国内盛产大米,但仍需要大量进口大米,根本原因就在于大米是菲律宾群众的主要口粮。
不可否认,菲律宾是亚洲水稻生产进步最大的国家,1995年以后,菲律宾群众的口粮开始变的多样化,小麦类食品,成为了菲律宾粮食领域的后起之秀,但菲律宾的主要粮食作物依旧是水稻和玉米。
总而言之一句话:菲律宾和带“米”的农作物杠上了!
大米那么重要,菲律宾做出如此“仓促”的决定?核心问题还是在于国内大米价格飞涨,甚至到了离谱的程度。
菲律宾统计局在进口大米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发布的数据显示,菲律宾大米价格从6月份开始呈现出“人往高处走”的趋势,大米零售价平均在52比索每公斤。
52比索兑换成人民币,大概在3.28元,一公斤大米3.28元,这价格比国内的还要便宜,国内很多群众买一斤大米,稍微好一点的,可能都需要3元/斤。
两相对比之下,菲律宾的大米价格并不算“昂贵”,可对于菲律宾而言,已经渐渐不能接受了,因为去年同一时期,菲律宾大米价格还是46比索每公斤,同比增长了13%。
在菲律宾较为发达的一些城市,大米的售价更是有些“离谱”了,已经达到了58比索每公斤。
单看价格的话,似乎也没什么令人震惊的,可对于菲律宾收入本就不高的群众们而言,大米价格上涨,让他们每个月的花销同比增长了2000多比索。
根据2024年的数据统计,菲律宾普通群众平均每月工资约为25000比索,折合成人民币大约在3600元,比2023年同比增长了7%。
然而,这还是较好的情况,地区不同,工资不同,3600元人民币算是高收入了。
相较于这些少数的“高收入”人群,菲律宾的普通群众可就是怨声载道了,吐槽声越来越多,菲律宾总统担心若是不进行下一步动作,就极有可能引发民生问题。
思来想去,马科斯拿出了一个还算“合理”的解决方案,自9月1日起,大米暂停进口60天,等到国内连续上涨的大米价格被“按住”,稳定下来之后,再从其他国家进口大米。
当然,做出这个决定,也不是马科斯“脑子一热”,而是菲律宾进口大米的国家,近段时间行情也是不太好了。
印度,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还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占据了全球大米出口总量的40%,印度国内的大米源源不断流入菲律宾?
其实从去年开始,印度就已经限制国内精米流入菲律宾了,而泰国和越南,这两个国家也是菲律宾进口大米的主要国家,但近段时间也是有些不给力了。
不是泰国和越南不肯与菲律宾加大合作,而是国内情况不太好,湄公河沿岸总是发生“水灾”,产区被淹了不少,水稻产量比着之前减少了5%。
大米总量减少,价格自然要涨上去,原本国际形势上大米价格就在往上走,虽然还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可大米涨价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事实上,菲律宾并不是第一次限制大米进口了,5年前,菲律宾《星报》与2月13日报道,决定在2020年减少进口大米,但仍然会保持世界上大米进口大国的“地位”。
菲律宾2020年预计进口大米250万吨,相较于2019年,进口大米总量同比降低了13.8%。
每当菲律宾国内大米价格上涨,或者是出现不稳定的状态,菲律宾就会做出决策,减少大米进口,但像今年直接在进口大米上按下了“暂停键”,还一停就是整整60天,也算少见了。
前段时间,菲律宾还遭遇了可怕的“韦帕”台风侵袭、肆虐,国内发生水灾,差点成为“海岛”国家,粮食作物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菲律宾生产的水稻产量会不会受到影响?国内情况不太乐观,如今又暂停大米进口,菲律宾能在短时间内将国内大米价格稳定下来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